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环城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环城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天津市环城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 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可知,梁启超认为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古代的专制程度是在不断加强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随着历史演进,专制程度的加强,并不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原因,排除A项;武力夺取政权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排除C项;“决定因素”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于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画像中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旁边还有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农夫后方还有一儿童提篮播种。这一文物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 B.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D.农耕家庭的劳作场景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一儿童提篮播种”可知,画中人物在农耕时各有分工,体现了汉代社会农耕家庭日常的劳作场景,D项正确;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农耕,没有体现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贫富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秦国在商鞅变法时,颁布《傅律》,秦始皇继承了《傅律》中关于人口管理的制度。即百姓从出生后登于名籍,死后削籍;另有役册,称傅籍,均由乡官掌握,严惩诈伪者。这说明秦朝()

A.国家权力开始延伸到了乡村 B.注重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C.重视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感 D.地方实权握于豪强手中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按照《傅律》实行人口管理制度,对百姓的信息进行登记,这一举措有利于秦朝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秦朝国家权力开始延伸到乡村,排除A项;材料是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而非思想上强化人们对政治的认同感,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地方豪强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4.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回迁”()

A.缓解了江南人口压力 B.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 D.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土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崇尚儒学,推崇汉化政策,使得南方避难的中原士族又相继北归,说明当时的“回迁”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南方避难士族的影响,没有体现江南的人口压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土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对南方避难士族的影响,没有强调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催生因素,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南方避难士族的影响,没有体现北方战乱的发生,排序C项。故选D项。

5.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际贸易的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 D.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可知,明代通货从钱钞转变为银钱兼用、白银为主,主要得益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即随着新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