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四集:挽起高山大海
“这武汉刚刚防疫,缓了口气,又防汛,真是太难了。
今年水位比2016年大,现在应该退了40公分了,这个防汛的形势还是蛮严重的。
我们都在守卫我们自己的家……”
2020年7月,刚刚经历了疫情考验的武汉又迎来了洪水的冲击。1998年,力保大武汉的抗洪壮举还历历在目。今天,三峡大坝的出现和沿岸航道堤防的加固与整治,已经能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应对滔滔洪水。
长江,这条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长河,如今已经成为一条黄金水道,给沿江人民带来财富与机遇。而曾经江水带来的不只有赖以通波的航路,还有令民生多艰的灾难。
自汉初到清末的2000余年时间,长江平均每10年便发生一次大的洪灾,而涝灾几乎是年年发生。不受束缚的滔滔江水带来经年不渗的遍地渍水,田野荒芜、民生悲苦。
西陵峡边的黄陵庙,刻下了令人震惊的洪水痕迹。1870年的这场大水冲决了长江南岸大堤,洪水直泄洞庭湖,洪道所及之处,民居荡然无存,荆北及江汉平原一片汪洋。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全长347.2千米的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河道九曲回肠。弯曲的河道减缓了江水流速,使得大量泥沙在荆江河段沉积,河床不断抬升,导致洪水宣泄不畅,极易成灾。
“51号孔,准备,开启。已启闭至3.2米。请注意安全!请注意安全!这个地方是在荆州,我们荆江分洪区的北端,荆江分洪工程北闸。当时为了修建这个工程,主要是解决我们长江上游超额洪水。老程,速度慢一点……”
谭军是这座水利枢纽的新一代“守闸员”,他和同事们正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巡查保养,排除安全隐患,以备不时之需。
1952年,为缓解长江水患,荆江分洪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工程建设之时,汇聚了4万工人、16万农民、10万解放军,30万建设大军争分夺秒,与自然的汛期争抢时间。黑白影像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以75天惊人速度建成的荆江分洪区主体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治理长江的大型水利工程。
在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的第二年,长江再次出现了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给肆虐千年的洪水套上了枷锁,让荆江大堤和武汉三镇得以保全。但是,这对于防治长江洪水灾害还远远不够。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曾有这样的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
1953年春节期间的武汉,迎来了一场多年不见的大雪。大年初六,在武汉视察的毛泽东在江汉关码头登上了海军的“长江”舰,开始了为期4天的长江之旅。毛泽东特意约见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向他了解长江的情况。面对地图,毛泽东的目光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莽莽昆仑,直到上海长江口,纵横万里,听完汇报已是深夜。
这次长江之行,毛泽东多次提及三峡水库建设和南水北调问题。行程将要结束时,他对林一山说,我算是了解了长江了,了解了长江的许多问题和知识,学习了水利,谢谢你。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擅于以诗言志的毛泽东,1958年畅游长江后,将他对建设三峡大坝的设想吟成优美的诗句。高峡出平湖,从此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毛泽东首次视察长江20多年后,邓小平在1980年夏天,在重庆登上东方红32号轮顺江直下,实地考察三峡。邓小平此行,对三峡工程的上马具有重要意义。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历时15年。
习近平对长江的关注由来已久,2004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长江沿线的四川、重庆、武汉考察,并登上正在施工的三峡大坝。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再次来到三峡大坝,他登上坝顶,极目远眺,向陪同人员详细询问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前往通航船闸、升船机和左岸发电厂实地调研。
“真正这些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一定要靠自力更生,靠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不仅我们能建出现在的三峡,我们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让我们掌握了全面的这种自主创新技术,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也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能力感到自豪。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上下同心,13亿多中国人民齐心合力、共圆中国梦。”——习近平
今天,长江流域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由堤防、分蓄洪区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防洪系统已经形成。
“自从有三峡工程以后,整个长江中下游的防洪的压力,是大量的释放的。通过近几年的拦蓄,普通的拦蓄,在这个大洪水期,我们在2010年、2012年,特别今年2020年,我们经历的75000(立方米每秒)的建库最大的洪水,去保障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鲍正风(三峡水利中心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主任助理)
2020年汛期,三峡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