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北京人大附中初一(下)期中
语文
2024年4月22日
说明: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密封线内填写
个人信息。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引导同学们珍惜青春时光,树立远大理想,班级拟举办“你想
活出怎样的人生”主题班会。准备过程中,主持人请你帮忙完成以下任务。
(一)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帮助完善。
历史的星空,因众多杰出人物的涌现而熠熠生辉。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甲】决胜千里的军事
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乙】他们的独特经历、卓越才华、
.
非凡气pò,总能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填入文段【甲】【乙】两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顿号【乙】句号B.【甲】顿号【乙】省略号
C.【甲】逗号【乙】句号D.【甲】逗号【乙】省略号
(二)以下是第一小组准备的发言,请你帮助检查。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志存高远”的杰出青年。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
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
生活如此清苦,范仲淹却不以为然,常自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手不释卷,发愤苦读。
....
彭德怀十八岁的时候,为反抗反动政府的欺侮,同一些有血气的青年一道砸了贪官污吏的“堤防局”,怀
着为穷人打天下的雄心壮志,弃农从戎。自青少年时代起,周恩来就立志要“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认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因此,我们
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3.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家喻户晓B.鲜为人知C.不以为然D.雄心壮志
(三)以下是第二小组准备的发言,请你帮助检查。
社会中的杰出人物只是少数,“小人物”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不识字的阿长给迅哥儿买来他心心念
念的《山海经》,温暖了他整个童年;贫苦无依的老王,离世前倾其所有给杨绛一家送去香油和鸡蛋,让
她在之后的岁月里感动而愧怍……他们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也没有深厚的学养、豪迈的言语,
因此他们仍然带给我们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我们将来即便不能成为杰出人物,也要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4.你检查后发现,文段中的画线句表达有误,请修改。(2分)
第1页/共10页
修改:______
(四)下面是班会的结束语,请你帮助完善。
5.主持人希望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个别词语还需斟酌。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
一项(2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青春的时光最美也最短暂。无论我们想要活出怎样的人
生,都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愿我们心怀梦想,不懈奋斗,让青春无悔,让人生焕发夺目的光彩。
抚今追昔,听___①___传华夏。
正心___②___,看少年意气扬神州!
A.伟大先贤志向B.先贤故事志向
C.伟大先贤立志D.先贤故事立志
6.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感言,其中修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下)期中英语(含答案).pdf
- 2024北京育才学校高二(下)期中英语(含答案).pdf
- 2024北京汇文中学高一(下)期中物理(选考)(含答案).pdf
- 2024北京五十五中高一(下)期中生物(等级考)(含答案).pdf
- 2024北京二中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pdf
- 2024北京和平街一中高二(下)期中数学(含答案).pdf
- 2024北京丰台高二(下)期中物理(B卷)(含答案).pdf
- 2024北京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高一(下)期中数学(含答案).pdf
- 2024北京丰台二中初二(下)期中数学(含答案).pdf
- 2024北京十一中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