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个敲诈勒索罪的认定.doc

10个敲诈勒索罪的认定.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威胁: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当场或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

威胁的内容:侵犯人身;毁坏财物或其他财产性利益;揭发隐私;毁坏名誉;追究责任。恶害相加的时间:当场或者日后。恶害相加的对象:所有者、保管者本人;所有者、保管者亲属;与所有者、保管者有某种利害关系的人。

例如,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不利于他人的网络信息唯有,威胁他人,索取公私财物的,属于敲诈勒索罪。

(2)恐惧: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为了保护自己更大的利益而处分其数额较大的财产。

(3)交付。向本人交付或者向第三人交付,被害人所有的或者保管的财物,现实交付或者简易交付。

例如,王某借用吴某的一辆车,在借用一个月后,王某得知吴某正在从事文物走私的活动,王某便以向公安机关揭发相威胁,要求吴某将车送给他,吴某无奈,只得答应王某的要求。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本罪要求的“数额较大”是指2000元至5000元以上;“多次”指2年内3次以上。

敲诈勒索罪是取得型财产犯罪,因此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物时,就是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如果被害人不是基于恐惧心理,而是基于怜悯心理提供财物,或者为了配合警察逮捕行为人而按约定时间与地点交付财物的(显然不属于处分财产的行为),只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注意1:绑架罪=非法拘禁+敲诈勒索;如果没有非法拘禁行为,则只能成立敲诈勒索罪。

例如,甲、乙合谋后,甲将元宝骗往外地游玩,乙给元宝的家属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元宝,要求家属支付“赎金”,甲、乙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敲诈勒索罪。

注意2: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边界。

相同点:都是交付型财产犯罪,行为人取得财物时基于被害人的交付。不同点:诈骗罪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敲诈勒索罪是基于恐惧交付财物。

虚假的威胁,也是一种虚构的事实:错误的恐惧,也是一种恐惧;此时交付财物既是基于错误认识,也是基于恐惧,实行行为具有双重性质,被害人交付财物基于双重心理,行为属于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例如,张三将裸女和某领导PS在一起,并给领导寄去,告知领导若不支付5000元,就要把照片交给纪委。领导一看,记不清了,遂给张三如数付款,这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开放讨论:捡到东西可以要感谢费吗?

孔子有两个学生,子路和子贡。子贡特别有钱,子路以前是“混黑社会”的。有一次,子贡对孔子说了一件事,当时鲁国跟齐国打仗,很多鲁国人被齐国抓去做奴隶。鲁国出了一个政策,只要有人从齐国赎回奴隶,国家就给奖励。结果,子贡到齐国出差,赎回一些奴隶,但没拿国家的奖励。孔子训斥子贡虚伪,因为国家如果因此取消了奖赏制度,以后大家就可能不想做好事了。

子路也跟老师说了一件事情,他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用一头牛来答谢他,子路接受了。孔子说,鲁人以后都会勇于搭救落水者了,孔子认为子路要钱很合适。

法律的一个重要目的,不是强迫人行善,而是鼓励人行善,私人之间的协商和自治,法律没有必要过多干涉,相反对于公权力,却始终要保持警惕与限制。

生活中,张三捡了一个钱包,里面有李四的身份证和驾照。张三打电话给李四,让他给自己3000元才还钱包。张三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张三有没有权利向李四主张报酬。从法律上讲,没有这种权利,拾得他人遗失物应当归还原主。但在道德上呢?捡到他人的东西,要点钱合理吗?张三的主张在道德生活中虽说不值得鼓励,但至少是可以容忍的,因此张三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注意:索赔是正当权利。

敲诈勒索罪一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行为人索取债权有正当的权利基础,或者行使权利并不违背社会的通常观念,就不属于敲诈勒索,反之,如果没有正当的权利基础而借故要挟,或者行使权利明显违背社会通常观念,则为敲诈勒索。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法律知识传播,上传优秀作文,帮助学生学业,弘扬正能量,传播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