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4页
11山地回忆
教材分析
《山地回忆》是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山区为背景,通过“我”与女孩妞儿一家围绕“布”展开的往事回忆,展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普通百姓的善良品质。小说语言质朴,情节平实,以小见大,体现了孙犁“荷花淀派”清新自然的风格。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如“凫水”“晌午”等),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2.梳理情节结构,把握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及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妞儿”的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4.结合环境描写,体会其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5.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生活,传承勤劳、善良的中华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妞儿”的形象特点及塑造手法;梳理情节结构,理解“布”的线索作用。
难点:体会孙犁质朴语言中蕴含的深情,理解环境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梳理情节结构,概括故事梗概。
2.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互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
2.提问激趣:
“一双袜子如何见证战火中的情谊?”
教师引述导入语:
“凡人点点微光,汇聚灿烂星河……让我们走进《山地回忆》,感受战火中的温暖。”
二、整体感知(15分钟)
1.快速阅读,梳理情节:
学生填写表格:
生活
事件
时间线索
主要内容
河边争吵
1941年冬
“我”与妞儿因洗脸发生争执
做袜子、贩枣买织布机
1941-1945年
妞儿用布为“我”做袜子,帮其家庭改善
袜子被冲走
1945年
黄河边袜子遗失
买布送国旗布料
1949年
重逢后赠布,大伯想做国旗
|
线索分析:以“布”串联两件事,形成首尾呼应结构。
2.叙事手法探究:
倒叙的作用:增强悬念,突出军民情谊的珍贵。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
1.小组合作:聚焦“妞儿”
任务:找出描写妞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
示例分析:
直爽泼辣: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语言描写,体现率真)。
善良质朴:
主动为“我”做袜子,用自家纺线换布(行动描写)。
勤劳能干:
四天手工缝制袜子,学会全套纺织手艺(细节描写)。
2.主题升华:
讨论:为何妞儿没有名字?
答案:她是千百万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女性的缩影,象征军民团结的集体力量。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朗读文中描写“妞儿”的段落,撰写人物评析短文(200字)。
2.预习环境描写部分,思考其对情节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风格。
2.探究主题思想,理解“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抽查作业:分享“妞儿”人物评析片段。
2.提问:阜平的环境如何影响人物的生活与性格?
二、环境描写赏析(15分钟)
1.找出环境描写语句:
“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农民的地块像炕台大。”
“十月严冬的河滩,寒风刺骨。”
2.小组讨论:
环境特点:贫瘠、寒冷、战火摧残。
作用:
烘托百姓生活的艰辛,反衬其乐观坚韧的品质。
为军民互助的情节提供合理性(如“布”的珍贵)。
三、语言风格探究(15分钟)
1.品读对话:
示例:
“不会买一双?”(试探)→“我给你做。”(果断)
分析:简洁对话展现妞儿的善良与直率。
2.对比阅读:
对比《荷花淀》片段,总结孙犁语言特色——清新质朴、富有乡土气息。
四、主题升华与拓展(10分钟)
1.讨论:小说如何通过“布”“袜子”等小物件表现宏大主题?
答案:以日常生活细节折射战争中的军民情谊,体现“平凡中的伟大”。
2.情感教育:联系现实,谈谈对“团结互助”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以“战火中的温暖”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拓展阅读《荷花淀》,比较两篇小说的异同。
板书设计
山地回忆——孙犁
情节线索:布(倒叙结构)
人物形象:妞儿——直率、善良、勤劳
环境作用:贫瘠寒冷→烘托精神光辉
主题:军民鱼水情,平凡中的伟大
教学反思
成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