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第1页

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

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

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随着科学的不断发

展,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3G方兴未艾,4G的大潮就即将到来,物联网等

的提出和实施,更促进了通信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介绍

我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

1通信史话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

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

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

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

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电报、电话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提出、电磁波的发现等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推动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

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

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

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

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50年代后,随着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

论,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与噪声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等通信专业

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通信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而来的互联网技术、光纤通

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提出与实现,更使通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通信

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专业

应运而生。

2专业发展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前身为机电系,起源于北京交通大学。1909年“铁路

管理传习所”成立,即为北京交大前身。次年学校更名“交通传习所”,标志着

1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第1页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第2页

中国电信工程的起步。1912年,北京交大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

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工科、无线电等科,开创了我国通信人才培养的

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上海交

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

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清华大学于1934

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

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这一时期

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

等教授。建国初期,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

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前身为“信息论系”,发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52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首开“信息论系”

和“雷达工程系”,开创了中国培养信息处理人才的先河。1952年中国科学院院

士、电子专家毕德显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专家孙俊人一起在西电创建了中国

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96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