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所有答案.pdf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所有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所有答案

姓名: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A.老舍B.鲁迅C.巴金D.冰心

答案:A

解析:《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这是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课文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应该了解作者相关信息,这属于文学常识类知识点。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颂的是()

A.竹子B.梅花C.青松D.菊花

答案:A

解析:这句诗出自郑燮的《竹石》,通过诗句内容可知描写的是竹子坚韧不拔的品

质,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此诗在六年级下册课本中有出现。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鞭炮彩绘万像更新B.糊涂搅和张灯结采

C.骆驼栖息无济于事D.书藉聊天不可思议

答案:C

解析:A项“万像更新”应为“万象更新”;B项“张灯结采”应为“张灯结彩”;

D项“书藉”应为“书籍”。考查学生对易错字词的辨析,这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重要

部分。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D.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答案:C

解析:A项是夸张;B项是拟人,把粥当作人来写;D项是夸张。C项把“过去的日子

”比作“轻烟”,符合比喻的修辞手法,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这是语文修辞手

法知识点的考查。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B.认为他的智慧不如别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C.是他的智慧不如别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D.难道是他的智力比不上吗?回答说:不是的。

答案:A

解析:“为是”可理解为“因为”,“弗若”即“不如”,此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

句子的翻译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出自六年级下册《学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__,诗中“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

格的决心。

答案: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石灰吟》是明代于谦的作品,后两句诗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即使粉身碎

骨也要保持高尚气节,这是对古诗内容及作者的考查,是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2.“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

答案:书到用时方恨少

解析:此句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强调知识储备和实践的关系,是积累类知识点

,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名言警句需要学生记忆。

3.《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照______顺序,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______、______

、被害后的情形。

答案:时间;被捕时;法庭上

解析: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可以

得出这几个关键阶段,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把握。

4.“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节日)的景象。

答案: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

解析:诗句出自韩翃的《寒食》,从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及诗题“寒食”可知

描写的是寒食节景象,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及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概括《匆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主要内容: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情感: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

珍惜时间的自责,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解析:《匆匆》是朱自清的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洗手、吃饭等日常生活场景中时间

的流逝,让读者感受到时光匆匆。从文中“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等语句可

体会到作者的感慨与自责,这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情感的体会,需要学生深入

阅读课文并理解。

2.《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是如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