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拓展题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畅快淋漓B.眉清目秀C.豁然开朗D.蹉跎岁月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B.通过这次旅行,我对我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了解。
C.他虽然成绩优秀,但过于骄傲自满。
D.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破绽B.灵敏C.灵巧D.灵敏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B.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D.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这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B.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
C.这朵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C.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B.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
C.这朵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C.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C.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C.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1.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有()
A.学习B.教师C.学校D.学生E.语文
1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有()
A.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C.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1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有()
A.这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B.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
C.这朵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1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有()
A.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
B.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人。
C.这场雨下得很大,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1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有()
A.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B.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
C.这朵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D.那只猫慵懒地晒太阳。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6.词语的音节越多,读音越复杂。()
17.词语的搭配要合理,不能随意组合。()
18.句子成分要齐全,不能缺少。()
19.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0.在写作中,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21.题目:请简述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借代等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答案: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形象。如:“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如:“风儿轻轻地拂过脸庞。”
(3)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进行夸大或缩小。如:“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5)设问:在文中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如:“这本书真的那么好吗?”
(6)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如:“难道这不是一种错误吗?”
(7)借代:用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联的另一个事物来代替。如:“他一提到家乡,就会想起那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现状剖析与提升路径探究.docx VIP
- 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应用之3: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清单【(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别、伤害方式、致害物、起因物、风险情景描述、事故类别、后果与影响)】.docx VIP
- 美学 全册教案.pdf VIP
- 恒达富士WTVF-VF1电气原理图.pdf VIP
- 《九制黄精加工技术规程》(DB43T 2980-2024).pdf VIP
- 骨伤科临床常用中药外治经验方二首.pdf VIP
- 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应用之2:危险源(物的因素)识别清单【(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别、伤害方式、致害物、起因物、风险情景描述、事故类别、后果与影响)】.pdf VIP
- 国家职业标准--计量员.docx VIP
- Wistron FMD SOP to Vendor_May2018全物质揭露操作说明.pdf VIP
- 箱体尺寸自动计算表.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