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牛属丑,故又称丑宝、丑黄、胆黄、肝黄、管黄、犀黄。01用法与用量: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03牛黄为传统的名贵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之效,为内服及配制丸散之要药。02010203牛黄CalculusBovis《本草衍义》曰:“牛黄,亦有骆驼黄,皆西戎所出也。骆驼黄极易得,医家当审别考而用之,为其形相乱也。黄牛黄轻松,自然微香,以此为异。盖又有牦牛黄,坚而不香。”李时珍曰:“牛之黄,牛之病也。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综上所述,古代所言牛黄主要是指黄牛之肝管及胆管、胆囊之结石。牦,“长毛牛也”,即牦牛类。说明当时己有牦牛黄及骆驼黄等混淆品。1201我国目前4500种中成药中,以牛黄配成的中药已达650种左右,例如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清热散、至宝丹和六神丸等。02今市售品有天然牛黄与人造牛黄两类。03牛黄在国际上视为“无价之宝”。一、来源:天然牛黄: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少数为水牛、牦牛、野牛的干燥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结石和肝管结石),习称“天然牛黄”。蛋黄管黄01活体植核培育牛黄:02手术育黄;03注射育黄。人工牛黄: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然后将从猪胆或牛胆抽提的各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01体外培育牛黄:以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复合胆红素钙、胆酸、去氧胆酸等,用人工物理化学方法,在体外所得的牛胆红素钙结石。02天然牛黄;01活体植核培育牛黄。02二、采收加工:三、性状鉴别:蛋黄:卵形,不规则球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四方形。管黄:又称碎片黄、空心黄。呈管状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点状小突起,质松脆,断面中心多空隙而色较深,外周有层纹。01均以完整、表面光泽细腻,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者为佳。02野牛的胆石外形与断面层纹与水、黄牛相同。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由加工不当,有胆汁渗入而形成的次品牛黄。外表显暗红棕色,质地较硬,断面似胶状,并显黑色或墨绿色,同心层纹不明显,亦无清香气,味苦。一般认为质量较次。吃胆牛黄:21活体植核培育牛黄:具有“挂甲”特征。为不规则的块片或粉末,棕黄色或黄褐色,同心层纹不明显,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或乌黑硬块。质较硬,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感。4301整牛黄:外观自然,黄红色至棕黄色或有“乌金衣”;断面有层层相叠的同心环纹;气清香,嚼之先苦而后甜,有清凉感。02碎牛黄:较大的碎片可见同心层纹,并可分层剥离;质轻松而脆;挂甲。天然牛黄性状鉴别要点:5、人工牛黄:为黄色疏松粉末。味苦微甘,气微清香略腥,入口后无清凉感。水溶液亦能“挂甲”。体外培育牛黄:呈球形、类球形,直径0.5-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五、微鉴定: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可见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六、化学成份:胆汁色素72-76%,其中主为胆红素及其钙盐。因测定其较易,故常以其含率作为评判牛黄质量好坏的标准。胆汁酸类7-10%,包括胆酸、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盐、甘氨胆酸盐等。牛黄具有解痉作用。其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主要由去氧胆酸引起。多肽(SMC)7%、胆固醇、多种氨基酸和无机盐等。SMC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七、伪品:伪制:用黄连、大黄及姜黄粉末,加蛋黄、胆汁等物伪制而成。其外表色浅黄,体较重,无光泽、体较重,断面棕褐色,粗糙、无层纹,无清香气,味苦、入口即化成糊状,嚼之粘牙。加水湿润,涂指甲色易擦掉,无“挂甲”现象。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植物性或动物性组织。假代。用骆驼黄、熊胆黄、猪黄、人黄替代。01骆驼黄:驼科动物双峰驼(CamelusbactrianusLinnaeus)的胆囊结石,个大,质粗糙,无光泽、微臭,味不苦而咸,本品有微毒。02熊胆黄: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tanusG.Cuvier)棕熊(UrsusarctosLinnaeus)的胆囊结石。无明显层纹,也不具牛胆气味。03气微腥臭,味微苦,微凉,水湿润不挂甲。呈卵形或球形,大小不一,直径1-4㎝,表面黄白色、灰黄色或红色,光滑或稍粗糙,具龟裂纹。体轻,质较松脆,断面同心层纹厚薄不均,并可见红黄色、黄色及灰白色斑点,有的中心可见草节。猪黄:猪科动物猪的胆囊、胆管及肝管的干燥结石。人黄:为人的胆结石。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形,一般颗粒较小,直径0.3-1cm,表面黄白色,浅棕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