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论文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接着,对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讨论,包括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然后,详细介绍了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混频器、本振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等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收机在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超外差接收机具有频率变换、信号放大、滤波、解调等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然而,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如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对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原理、设计要求、主要组成部分以及仿真实验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超外差接收机概述
1.1超外差接收机的发展历程
(1)超外差接收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起,超外差接收机作为无线电接收设备的核心部分,开始逐渐崭露头角。1918年,美国工程师哈里·戴维森首次提出了超外差接收机的概念,这一创新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接收机的灵敏度。随后,在1920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超外差接收机在军事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设计逐渐成熟,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2)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普及,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晶体管的使用使得接收机的体积大幅减小,功耗降低,性能更加稳定。1950年代末期,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成功研发出了使用晶体管超外差接收机的民用无线电接收机,如著名的C.C.Riggs接收机,这标志着超外差接收机在民用市场的普及。
(3)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和高效。例如,日本索尼公司在1983年推出的TC-9290调频收音机,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了混频、本振、中频放大、检波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接收机的集成度和可靠性。此后,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引入,超外差接收机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CDMA、TD-SCDMA等移动通信技术,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也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和更高的通信质量需求。
1.2超外差接收机的应用领域
(1)超外差接收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在众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无线通信领域,超外差接收机被广泛应用于2G、3G、4G甚至5G等移动通信系统中,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数据传输速度和通信质量。以4GLTE为例,超外差接收机能够有效处理高达100MHz的带宽,支持高达1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移动通信的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超过40亿用户在使用基于超外差接收机的移动通信服务。
(2)在广播领域,超外差接收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从传统的AM、FM广播,到数字广播如DAB、DVB-T,超外差接收机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信号接收和解析能力。以我国为例,自2008年起,国家大力推广数字广播,超外差接收机在数字广播接收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极大提升了广播信号的稳定性和音质。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数字广播用户已超过1.5亿,其中超过90%的用户使用超外差接收机。
(3)除了通信和广播领域,超外差接收机还在雷达、卫星通信、遥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雷达领域,超外差接收机能够实现信号的频率变换、放大和滤波等功能,从而提高雷达的探测距离和精度。例如,我国某型雷达系统采用了超外差接收机,探测距离可达300公里,对目标物体的识别精度达到0.1米。在卫星通信领域,超外差接收机能够接收和解调来自卫星的信号,实现地球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据国际电联(ITU)统计,全球超过700颗卫星使用了超外差接收机进行通信。
1.3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1)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基于频率变换技术,通过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便于后续的处理和放大。这一过程的核心是混频器,它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非线性混合,产生差频信号。例如,在一个典型的超外差接收机中,如果本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报告.docx
- 针对工程施工现状(3).docx
- 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课程设计.docx
- 财务管理目标的论文参考.docx
- TP(触控)技术之FPC设计视频课程课件模板.docx
- 法院财务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docx
- 头歌实践教学平台实训(3).docx
- 2024年财务科长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样本(2).docx
- 中药活性指标成分阿克苷制备与鉴定(精选文档).docx
- 2025年个人财务实习报告总结(三).docx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36-2025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pdf
- 《JJF 2236-2025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pdf
-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谈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pptx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pptx
最近下载
- 油化验练习测试卷.doc
- 公路825482m连续刚构桥设计毕业.doc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Animal friends单元教学设计(共6课时).docx
- 中建《工程造价资料管理办法》中建.docx VIP
- 在MetaTrader 5 Using Gateway API的使用说明书.pdf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医健康理念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通信原理》课件-ch.ppt VIP
- 标准图集-22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pdf VIP
- 恩施富硒土豆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doc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