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防网络伤害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网络伤害课件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第一章

网络伤害的定义

第二章

网络伤害的表现

第四章

网络伤害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

网络伤害的预防

第六章

网络伤害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家长与学校的职责

网络伤害的定义

第一章

网络伤害概念

网络欺凌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恶意攻击、侮辱或威胁,如社交媒体上的言语攻击。

网络欺凌

利用网络进行的欺诈行为,如假冒银行邮件诱骗用户提供敏感财务信息。

网络诈骗

个人隐私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或公开,如个人信息被黑客盗取并在网上售卖。

隐私泄露

过度依赖网络活动导致的负面影响,如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日常生活和健康。

网络成瘾

01

02

03

04

网络伤害类型

网络欺凌

网络成瘾

网络隐私泄露

网络诈骗

网络欺凌包括通过社交媒体、短信等方式散布谣言、侮辱或威胁,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

网络诈骗涉及利用虚假信息或身份,诱骗受害者转账、提供敏感信息,导致经济损失。

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获取并公开,可能造成个人安全风险和信誉损失。

过度依赖网络活动,如游戏、社交媒体等,影响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网络伤害影响

网络欺凌、恶意评论等可导致受害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受损

过度沉迷网络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进而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学业成绩下降

长时间上网,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可能导致亲朋好友间关系疏远。

人际关系疏远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现象频发,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隐私安全风险

网络伤害的表现

第二章

个人层面表现

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被非法获取,导致财产和个人安全风险。

隐私泄露

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游戏等,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和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沉迷网络

遭受网络上的言语攻击、恶意中伤,甚至被群体排斥或骚扰,影响心理健康。

网络欺凌

社会层面表现

网络欺凌表现为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网络平台对个人进行言语攻击或散布谣言。

网络欺凌

01

个人信息或企业机密通过网络被非法获取并公开,导致隐私和财产损失。

信息泄露

02

利用虚假信息或伪装成合法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骗取用户的钱财或个人信息。

网络诈骗

03

过度依赖网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导致社交障碍、学业或工作成绩下降。

网络成瘾

04

心理健康影响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社交媒体,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或工作表现下降。

网络成瘾

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泄露可能引起用户持续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影响心理健康。

隐私泄露焦虑

遭受网络欺凌的个体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产生自我伤害行为。

网络欺凌

网络伤害的预防

第三章

安全上网习惯

使用复杂且定期更新的密码,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和个人信息泄露。

定期更新密码

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附件,以防落入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的陷阱。

不随意点击链接

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不受网络威胁。

使用安全软件

在社交网络和论坛上不公开敏感信息,如地址、电话号码等,以减少隐私泄露风险。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

防范网络诈骗

钓鱼网站通常模仿真实网站,通过虚假链接骗取个人信息,用户应通过官方渠道访问网站。

01

识别钓鱼网站

诈骗者常通过发送看似合法的邮件,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提供敏感信息,需提高警惕。

02

警惕网络钓鱼邮件

选择信誉良好的支付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直接转账给个人,以减少财产损失的风险。

03

使用安全支付方式

定期更换强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可以有效降低账户被盗的风险。

04

定期更新密码

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可以有效检测和阻止恶意软件和病毒的侵害。

05

安装防病毒软件

网络隐私保护

使用强密码

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个人信息通过密码泄露给不法分子。

启用双因素认证

使用隐私保护工具

安装和使用VPN、防病毒软件等工具,保护个人数据不被非法监控和窃取。

在可能的情况下启用双因素认证,为账户安全增加一层额外保护。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

在社交网络和公共平台上不公开敏感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网络伤害的应对策略

第四章

应对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可能包括恶意评论、散布谣言、网络跟踪等,需提高警觉,及时识别。

识别网络欺凌行为

01

避免在网络上透露过多个人信息,使用隐私设置,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02

遇到网络欺凌时,及时向家长、老师或相关平台举报,并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帮助与报告

03

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网络素养

04

应对网络成瘾

合理规划每日上网时间,使用应用程序或家长控制功能限制上网时长,防止过度沉迷。

设定上网时间限制

鼓励参与线下活动,如体育运动、阅读和艺术创作,以充实生活,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培养兴趣爱好

文档评论(0)

Dyzc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