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6501_T 038-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技术导则.docx

DB6501_T 038-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技术导则.doc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CCSB00/09

6501

乌鲁木齐市地方标准

DB6501/T038—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技术导

Technicalguidelinesforplantselectionintheconstructionofurumqispongecity

2022-12-15发布2023-01-01实施

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501/T03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乌鲁木齐市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乌鲁木齐市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城建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心)、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建筑工程建设中心、乌鲁木齐市建筑市场运行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占龙、曹连宝、徐振东、杨帆、刘景月、刘晓龙、张秋萍、党芳、于良辉、徐海源、丁玲玲、闫雪、秦荧敏、南进军、白长欣、师光宇、张宇橙、马倩茹、李志荣、李俊辉。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乌鲁木齐市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乌鲁木齐市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兴街29号)、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山路33号)、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

乌鲁木齐市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电话:0991-4619200,传真:0991-4619200,邮编:830000。

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山路33号),电话:0991-2815191,传真:0991-2819924,邮编:830000。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电话:010—传真:010邮编:100082。

DB6501/T038—2022

1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乌鲁木齐市低影响开发植物选择以及植物栽植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各类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新建、扩建项目。具备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控制与利用建设条件的,可参照本导则执行,但地质条件不符合的情况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599-2020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基础术语

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

GB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CJ/T24-2018园林绿化木本苗

CJ/T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

CJJ82-201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287-2018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降低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合理利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径流污染(3.9)。

[来源:GB/T39599-2020,2.1]

3.2

海绵城市sponge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来源:GB/T39599-2020,2.2]

DB6501/T038—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