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宋时期钱荒现象比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唐宋宋时时期期钱钱荒荒现现象象比比较较研研究究

钱荒,即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的市场流通困境,是中古代经济史中的重要议题。唐宋两代作为中封建社会中期的关键阶段,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但均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货币短缺问题。本文将从钱荒的成因、政府应对措施、社会经济影响三个维度,

对唐宋两代的钱荒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异同及历史演变逻辑。

一一、、唐唐宋宋钱钱荒荒的的时时空空背背景景差差异异

唐代钱荒(8-9世纪)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经济格局发生剧变。均田制瓦解导致土地兼并加剧,租庸调制的实物税体系难以为继,建中

元年(780年)两税法改革确立了以钱计税的制度。这一转变使得货币需求激增,但铜钱铸造量未能同步提升。贞元至元和年

间(785-820年),江南地区物轻钱重现象突出,米价从斗值200文暴跌至30文,形成钱重物轻的通货紧缩局面。

宋代钱荒(11-13世纪)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钱荒呈现周期性爆发。与唐代不同,宋代钱荒发生在高度

发达的商品经济背景下:城市人口占比达12%-15%,市镇数量超过1900个,年铸币量峰值达500万贯(元丰年间)。但货币

需求更为庞大,东南地区民间无现钱,百货不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3)的记载频现,铜钱购买力持续上升,物价长

期低位运行。

二二、、钱钱荒荒成成因因的的多多维维度度比比较较

((一一))货货币币供供给给层层面面的的制制约约

唐代

1.铜料短缺:主要铜矿集中于江淮、岭南,安史之乱后北方矿区失控,元和年间(806-820年)年采铜量仅26万斤,不足盛唐

三分之一。

2.铸币技术局限:采用传统的翻砂法铸造,开元通宝每贯(1000文)重6斤4两,铸造成本约占面值的15%-20%。

3.佛教耗铜:武宗会昌灭佛(845年)前,全寺院4万余所,仅五台山金阁寺铜像即用铜百万斤。

宋代

1.矿产分布失衡:铜矿集中于江西、福建,韶州岑水场元丰年间(1078-1085年)产铜1280万斤,占全产量80%。

2.铸币成本攀升:夹锡钱工艺复杂,大观年间(1107-1110年)铸钱成本已达面值的35%。

3.多重货币竞争:铁钱区(四川)、交子、盐钞、度牒等替代货币分流了铜钱需求。

((二二))货货币币流流通通层层面面的的梗梗阻阻

唐代

1.地域割据:藩镇截留赋税,魏博、成德等镇年截留铜钱超50万贯。

2.蓄钱禁令失效:虽规定私藏现钱不得超过5000贯,但长安富商积钱百万,谓之钱龙(《唐史补》)。

3.际贸易失衡:与回纥绢马贸易年均流出铜钱数十万贯。

宋代

1.钱币外流加剧:与辽、西夏岁币年均支付铜钱30万贯,海外贸易致倭船、高丽船载钱离岸(《宋史·食货志》)。

2.金融创新异化:四川交子从准备金制度演变为无本发钞,崇宁四年(1105年)发行量达2600万贯,引发信用危机。

3.税收货币化加深:两税法折钱比例从30%(唐)提升至60%(宋),王安石变法后青苗法、免役法进一步扩大货币需求。

((三三))结结构构性性矛矛盾盾差差异异

唐代钱荒本质是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型期的阵痛,突出表现为税制改革超前于货币供应能力;宋代则面临高度货币化经济与

金属本位的根本矛盾,在铜钱年均流通量达2亿贯的规模下(漆侠估算),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三、、政政府府应应对对策策略略的的演演变变

((一一))唐唐代代的的有有限限调调控控

1.增加币材供给:元和三年(808年)实行飞钱法,允许商人于京师存钱,至地方支取,减少实物运输。

2.限制蓄钱:元和十二年(817年)规定蓄钱超5000贯者处死刑,但实际富室犹岁输五万缗(《新唐书·食货志》)。

3.实物代币:贞元二十年(804年)允许税赋折纳绫绢,缓解现钱压力。

((二二))宋宋代代的的系系统统化化措措施施

1.货币政策创新

四川交子(1024年官办)实施三年一届的发行制度,保持准备金率28%-40%。

崇宁四年(1105年)发行当十钱,但引发私铸泛滥,被迫改为当三。

2.钱禁体系构建

铜钱出界法:汴京至江南的铜钱流通设四京畿限制区。

市舶司管控:绍兴十一年(1141年)规定外商须以30%货物兑换铜钱。

3.替代货币开发

盐钞信用体系:政和三年(1113年)盐钞发行量达3000万贯。

东南会子:乾道四年(1168年)确立1000万贯发行限额,准备金率30%。

四四、、社社会会经经济济影影响响的的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