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艾滋病基础知识;一、概述;美国1981年首先发现。
同年6月美国CDC最先向全世界报道AIDS,1983年5月法国科学家Montagnier首次分离鉴定了该病病毒。;最早的艾滋病病毒寄生在中部非洲国家的一种绿猴体内。
;;最早的HIV阳性血清是1959年采集的扎伊尔人的血浆。
我国:乙类传染病
;二、病原学;HIV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按核酸顺序的差异可将HIV分为两型:
HIV-1和HIV-2。
HIV-2的潜伏期可能更长一些,但引起的病理变化相同。
在抗体测定试验中,两种病毒有交叉。
HIV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异,因此产生出许多亚型。
HIV-1有M、O、N3个组
M组:A~J10个亚型,加O、N共12亚型
HIV-2有A~F6个亚型。
我国HIV多属HIV-1的B、C、E亚型。;HIV的抵抗力:不强。
对热、光、pH变化、各种消毒剂敏感。
加热56℃10分钟灭活
常用消毒剂均可使HIV灭活:
70%酒精、2%福尔马林、5%石碳酸、1%来苏儿、1%漂白粉、1%戊二醛、3%双氧水。
HIV离开人体数小时即死亡。;三、HIV的传播;(二)传播途经
HIV广泛存在于HIV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液、就决定了其传播途经:
;;;;1992年云南省瑞丽等地吸毒人群HIV和HCV患病率;;我国某些地区有偿献血员HIV感染情况;我国中部某地区地下血站调查
(1998年);山西省灵丘县非法地下采浆点调查;特写:河南“艾滋村”黑幕;血祸
“都是卖血惹的祸!”陈新说起妻子的死因,一脸的痛苦。他掏出妻子生前留下的“献血证”。这两本1992年的“献血证”,片断地记载着吴平的“卖血史”。仅1992年9月30日,到1992年12月18日,吴就卖了12次,有时只间隔1天。
村民们说,文楼的12个死者,全部有“卖血史”。有的长达10年之久。孔运星说,文楼卖血的历史有二十年左右。;;;;;不传播艾滋病的途经:;;;;;;;;;四、发病机理;;;五、临床表现;;;;;;1.呼吸系统
肺部机会性感染:
(1)卡氏肺囊虫肺炎:50~60%发生;;;(3)其他
真菌感染(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巨细胞病毒感染
细菌性肺炎
鸟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肺部肿瘤
卡波济氏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2.神经系统
(1)HIV感染
HIV有嗜神经性,除引起免疫缺陷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脑膜炎
亚急性脑炎(进行性痴呆的主要原因)
HIV空泡性脊髓病
HIV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
(2)巨细胞病毒脑炎及脊髓炎
(3)新型隐球菌感染
(4)弓形体脑炎
(5)肿瘤:卡波济氏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3.消化系统
(1)口腔念珠菌病;(2)隐孢子虫病
致长期重症腹泻,可危及生命。
(3)兰氏贾的鞭毛虫病和阿米巴病
(4)沙门菌肠炎
(5)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引起溃疡、腹泻)
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76~95%)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肝损害)
;4.心血管系统
主要由HIV、巨细胞病毒、链球菌、结核菌、疱疹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和卡波济氏肉瘤引起。
表现:
心脏:
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异常
血管:
血管炎、血管内膜炎
;5.皮肤粘膜病变
(1)肿瘤型:
卡波济氏肉瘤、淋巴瘤、皮肤癌。
(2)感染型:
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毛囊炎、霉菌感染等。
(3)其他
脂溢性皮炎、银屑病。;;;;;6.泌尿系统疾病
HIV相关性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前性、肿瘤
7.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弓形体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控制;一、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艾滋病在亚洲流行的形势
;二、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形势;;;;;;;;;四、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一)我国目前艾滋病预防控制环境;;在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A);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建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取抗病毒治疗、人文关怀、生活救助等综合防治措施。政府对贫困的艾滋病病人给予经济救助,对其子女免收上学费用。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