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磁共振成像
本章主要内容磁共振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能级分裂、磁化强度磁共振:成像、弛豫、自由感应衰减信号、人体组织的质子密度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加权图像、空间编码、图像重建磁共振成像设备:磁体系统、谱仪系统、图像重建系统磁共振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1.原子核的自旋在量子力学中,角动量是量子化的,核自旋角动量的大小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I为核自旋量子数,只能取整数和半整数,即只能取0、1/2、1、3/2、…。目前,应用于医学成像的核主要是1H核,其自旋量子数为1/2。
L在外磁场方向(z方向)的分量Lz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值式中mI=I,I-1,I-2,…,-I,是核自旋的磁量子数,总共有(2I+1)个可能值。2.原子核的磁矩原子核具有电荷,作自旋运动的时候如同圆线圈中的环形电流,会产生磁矩,叫做核磁矩式中L为自旋角动量,μ为核磁矩,g为朗德因子,其大小与核种类有关。e为质子的电荷,mp是质子的质量。
上式也可写成式中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基本单位,其值为5.05×10-27J·T-1。在核磁共振中,常将核磁矩与核自旋关系表示为被称为旋磁比。
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运动如果把原子核置于外部静磁场Bo中,如图所示,在外部磁场作用下,自旋核会受到一个与核磁矩方向垂直的力矩,所以原子核在自身旋转的同时又会以B(外磁场)为轴旋进。其旋进角频率ω,称为拉奠尔频率。γ是旋磁比。
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对于氢原子核而言,只有一个质子,其自旋量子数等于1/2。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核磁矩在z轴方向上有两个平衡态:即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如图所示。前者为稳定平衡,是低能态;后者为不稳定平衡,是高能态。
两个能级上的能量分别为两能级之间的能级差为物理学上把这种基态能级在外磁场中发生分裂的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纵向磁化与纵向磁化强度磁化强度矢量(简称磁化强度),指的是为单位体积中所有原子核磁矩的矢量和,用M表示,即在无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核系统中各个核磁矩的空间取向是无序的、杂乱无章的,它们的核磁矩的矢量和等于0,即M=0,不呈现磁性。由于质子在外磁场中有两个空间取向,描绘出上、下两个不同的圆锥面。处在低能级的核磁矩均匀分布在上方的圆锥面上,其磁矩的合矢量M+与z轴同向。高能级的核磁矩均匀分布在下方圆锥面,其磁矩的合矢量M-与z轴反向,如下图所示。
由于处在低能级的核子数多于高能级的核数,所以M+M-,因此核系统总的磁化强M0不为零。在MRI中习惯把B0方向称为纵向,与之垂直方向称为横向。把核系统在外磁场中产生沿外磁场方向的磁化强度M0现象,称为纵向磁化,M0称为纵向磁化强度,又称宏观磁矩。质子系统在外磁场中,产生一纵向磁化强度矢量M0,这一状态是不随时间变化,称为平衡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