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早期中西翻译史的异同.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中西翻译史的异同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

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先秦时代对翻译活动的记载,古埃及的罗塞塔

石碑上刻着的几种不同文字,《圣经》中有关巴别塔的传说,都是上

古时期不同语言间交际和翻译活动的印记。

将早期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轨迹及其译学观念的演变过程放在

一起比较时,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部分。

一、口译活动多,笔译活动少,口译活动先于笔译活动。

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1)文字出现的时间较晚,社会组织

发展的水平较低,对书面文件翻译的需求少。(2)早期交通通讯不便,

所以对外交流规模和影响力有限。造成了笔译活动少于口译活动。(3)

统治阶层对外来文化持轻视态度。认为外来文化比本土文化低一等,

盲目自信,固步自封。如《国语》中对“中国”之外的民族轻慢之态

溢于言表,甚至称之为“禽兽”;戎狄来朝贡,正式见面前只有“舌

人”来接待,敷衍。(4)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国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不对

等。经济是基础,意识形态是外交中的重要一环,经济和政治的不对

等,从根本上阻断了两国的文化交流。正如古希腊文明辉煌灿烂,民

主社会自然和谐,自然不会和只崇尚军事的罗马进行文化交流。

二、翻译以归化为主,符合赞助人体系要求。

中国在公元前528年时,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

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楚

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

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翻译诗

歌。

西方在罗马帝国统治希腊时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安德罗尼柯。他本是希腊人,再公元前250年左右,他翻译了荷马

史诗《奥德赛》,译文采用的是罗马人熟悉的撒图尼乌斯诗歌体,翻

译方法是尽量使用罗马化的拼写,如将希腊神袛宙斯译成罗马人熟悉

的朱庇特,将希腊文的赫尔墨斯译成罗马人的信使墨丘利,将缪斯换

1/2

成卡墨拉,等等。

三、早期中西的翻译都丰富了词汇,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之后广泛的笔译活动打下了基。

同样,早期中西方翻译活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一、时间先后不同,西方的翻译比中国早200多年。中西方迥

然各异的地貌特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中国多山河,阻断了

各地的文化交流,相反,西方多平原,交流沟通便利。

二、世界性与地区性的差异。西方的翻译一般“一语多译”,具

有世界性的特征,影响的范围广。而中国的翻译多是将其他语言翻译

成为中文,汉语从中受益,具有一定地区性特征。

翻译活动的直接起因是语言的隔阂,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早期中西方的翻译活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自

己独特的个性。深究这些异同,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翻译。

2/2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