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期模拟检测语文(原卷版).docxVIP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期模拟检测语文(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绵阳中学高2023届高三上学期半期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人们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它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几,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辩”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的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就是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接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中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于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关系。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遭难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其他人都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次的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次坎坷遭遇呢?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服消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恼的同时,积极砥砺自我、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