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高三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的背后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不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品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品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方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议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方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好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流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巧;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觉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受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为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含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方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地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葱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以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跟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普罗大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后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不过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崇尚自然、游离社会,是这一主流思想的补充,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中国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C.不论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还是中国知识分子所一直坚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使命,都体现着他们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有低矮化的倾向,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或有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孔子与庄子学说的解析,阐述了中国文化中对人生美学意义的观照态度。
B.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严谨。
C.文章引用罗素语,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洁净精神。
D.文章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论证方法灵巧,修辞手法多变,语言鲜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艺术人生”观念,很多艺术种类达到了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B.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和精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在艺术上,孔子追求精巧,庄子追求情理。
D.深受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下)期中地理.docx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下)期中地理解析版.docx
-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高一年级生物参考答案.docx
- 2023届高考英语三轮复习阅读理解七选五冲刺训练说明文篇 (8).docx
- 安徽省普通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原卷版).docx
- 巴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 巴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docx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原卷版).docx
-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英语(原卷版).docx
- 第03讲 刹车问题及追及和相遇问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型及秒杀技巧(解析版).docx
-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
- 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解析版).docx
- 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原卷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解析版).docx
-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
-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原卷版).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