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温热疗法烧伤护理指南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科曹志琴段红英
目
录01一、指南背景与肿瘤护理相关性03三、三级预防体系构建04四、中医温热疗法操作要点02二、肿瘤患者核心风险警示05五、烧伤应急处理流程
通过热源作用于人体,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疗法总称。包括艾灸、熏洗、拔罐、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多种疗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医温热疗法定义由热源引起的组织损伤,包括烫伤、化学烧伤等。烧伤程度分为I度、浅II度、深II度和III度。烧伤
一、指南背景与肿瘤护理相关性
指南来源项目主要内容发布机构广东省护理协会标准标号T/GDNSA-012-2024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实施日期2025年1月1日适应范围各级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可参照执行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牵头)、中山市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6家单位核心目标规范中医温热疗法操作,预防烧伤,提升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
肿瘤患者因放疗、化疗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皮肤更易受损。化疗药物导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温度感知能力减弱。烧伤可加重患者疾病负担,延长治疗周期,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010203肿瘤患者皮肤屏障受损风险肿瘤患者烧伤的严重后果神经毒性引发感知觉障碍肿瘤患者特殊护理需求
二、肿瘤患者核心风险警示
放疗后皮肤纤维化,靶向药致皮疹,皮肤脆弱易受损。
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温度感知迟钝。基础疾病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烧伤后恢复更困难。皮肤状态风险感知觉障碍风险基础疾病风险高危风险因素识别
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使用患者免疫性皮炎风险增加。01免疫治疗相关风险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g/L或血清总蛋白<60g/L)影响皮肤修复,增加烧伤风险。低蛋白血症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预防烧伤。。低蛋白血症风险癌痛致躁动,镇静剂使用影响患者意识。镇静剂使用患者在温热疗法中需专人看护,防止意外烧伤。02镇静剂使用风险03特殊治疗风险警示
出血倾向避免因热刺激导致出血加重皮肤破损防止感染和烫伤过敏体质避免因热刺激引发过敏反应孕妇腰骶部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禁忌证
三、三级预防体系构建
1评估工具优化3高风险患者标识2动态评估流程使用《中医温热疗法烧伤危险因素评估表》,肿瘤患者增加“化疗周期”“免疫治疗史”等评估项。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标识,高危患者(≥23分)禁止操作。治疗前1小时、治疗中每10分钟、治疗后24小时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风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一级预防:风险评估
中医温热疗法烧伤风险分级管理风险等级处理策略低危(10-15分)常规操作+每30分钟复核中危(16-22分)双人核查+缩短操作时间20%高危(≥23分)禁用热疗/替代方案
温度控制室温18-26℃,相对湿度50%-60%。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氧源。温度调节梯度升温,每5分钟询问患者感受。温度监测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不同中医温热疗法的温度、时间、距离,可使用红外测温仪+指腹触诊。二级预防:精准控制
指导患者治疗中保持体位稳定。使用疼痛视觉量表(VAS),让患者及时反馈不适。治疗中教育出院前建立微信随访群,持续关注患者康复情况。出院前教育治疗后发放皮肤自检卡片,指导患者自我监测。治疗后教育治疗前口头、文字或播放3D动画演示告知注意事项。禁止患者擅自调整治疗参数。治疗前教育三级预防:患者教育
四、中医温热疗法操作要点
??**高危警示**:同时使用≥2种疗法时烧伤风险增加3倍疗法常规风险规避疗法类型最高风险环节温度控制范围时间艾灸明火灸灰烬处理45℃±2℃10-40min中药熏蒸蒸汽距离调节42-45℃5-30min中药泡洗中途补水操作38-42℃≤30min拔罐乙醇棉球湿度罐体温度≤45℃10-15min蜡疗蜡液初始温度45-50℃30-60min
癌细胞怕热,43℃可使肿瘤细胞亚致死性损伤,60℃可导致致死性损伤。01艾灸温度监测03艾灸种类艾灸操作要点悬灸: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cm,温度≤45℃。隔物灸:在穴位上放置药物或薄片,再施灸,温度控制在40-45℃。
紫草油预处理湿热敷时间控制每5-10min更换敷料一次,湿热敷时间控制在20-30min。敷料温度控制药液温度保持38-43℃,将敷料拧干至不滴水即可。中药湿热敷操作要点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要点药液温度控制在39-41℃,肛管插入深度15-20cm。穴位贴敷操作要点根据药物性质、患者体质、皮肤对药物的反应等酌情调整贴敷时间。
五、烧伤应急处理流程
烧伤识别及处理烧伤深度临床表现应急措施I度红斑、干燥、灼痛冷疗(15-20℃水冲洗0.5-1h)浅II?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I SPEC 4F 钻井和修井井架、底座规范1995.doc VIP
- 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 VIP
- 2023年09月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部分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公开招聘6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_1.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解读与培训.pptx VIP
-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方案.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VIP
- 【温州】2024年浙江温州平阳县部分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聘工作人员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中央苏区三次发行公债与三次借谷.docx VIP
- JJF(吉) 138-2024四氟化碳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