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跨湘鄂两省,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概况望洞庭唐白居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你从哪个字看出来?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望”字可以看出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01和:和谐,协调。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02潭面:指湖面。03相:相互。04“镜未磨”,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01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02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03山:诗中指君山。04诗中指月光下的洞庭湖像一个银盘子。05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白色的银盘。_____________像洞庭湖中的一颗青螺。没经过打磨的铜镜洞庭湖苍翠的君山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01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湖中的君山恰似白银盘里托着的一只小小的青螺。02诗句大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理解诗意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1.古诗词三首地理位置独坐敬亭山李白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公元753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诗歌朗诵李白独坐敬亭山1独坐敬亭山2[唐]李白3众鸟/高/飞尽,4孤云/独/去闲。5相看/两不厌,6只有/敬亭山。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寂寞)“尽”、“闲”两个字,突出了“静寂”的特点,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诗意理解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相看:对看;厌:满足。(“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诗文回顾独坐敬亭山

——世间万物似乎都在讨厌我,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我和敬亭山两两相望了。我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它也一动也不动,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只有它不厌烦我,在我失意的时候愿意陪伴着我……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对敬亭山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以山为伴的惜惜相怜之情,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公元753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文档评论(0)

135****69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