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诗文,完下面小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7.【甲】诗“淑女”的意思是;????【乙】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8.对【甲】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物起兴,诗人借助眼前的景物以兴起后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B.全诗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将热恋之情推向高潮。

C.全诗有声有色,诗文最后还描绘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的婚礼盛况。

D.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向往。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0.【甲】诗划线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乙】文划线句与前文“?????”呼应,突出了环境的幽僻,表现了主人公?????????????的心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①乱流,众声澌澌②,人踏石过,水珠渐③衣。小鱼折折④石缝间,闻跫⑤音则伏,于苴于沙⑥。

(节选自刘侗《水尽头》)

【注释】①嶂:裂缝。②撕撕:形容水声。③渐:沾湿。④折折:安静从容。⑤跫:脚步声。⑥于苴(chá)于沙:有的小鱼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

55.甲文作者柳宗元,字??????,唐代文学家,“??????”之一。

5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格外)?B.可百许头(大约)C.日光下澈(清澈) D.以其境过清(凄清)

57.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

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

59.甲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60.甲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61.乙文是怎样描写游鱼的?乙文描写游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和桃源诗序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选自《苏轼文集》)

62.【甲】文作者陶渊明,名???????????,自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