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6T-食鱼性鱼类组合放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DB36T-食鱼性鱼类组合放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5

《食鱼性鱼类组合放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2年4月22日,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有限公司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2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食鱼性鱼类组合放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

2.起草单位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廖传松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标准设计和起草

王海华

研究员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标准设计和起草

郭传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标准设计和起草

马本贺

工程师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调查研究

李燕华

高级水产师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调查研究

刘家寿

研究员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标准设计和修改

张堂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标准设计和修改

李为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标准设计和修改

傅义龙

教授级高工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标准起草

胡文娟

水产师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调查研究

李有根

教授级高工

景德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与标准起草

黄平

水产师

景德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与标准起草

洪新益

水产工程师

婺源县农业农村局

参与标准起草

王新宏

水产工程师

婺源县农业农村局

参与标准起草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鱼食性鱼类是指鱼类群落中以鱼类为主要食物的鱼类类群,其由于肉质优良、经济价值大和能有效利用湖区丰富小型鱼类资源等特点,成为湖泊优质、高效渔业模式的重要放养对象,曾是我国湖泊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过度捕捞和生境衰退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湖泊的鱼食性鱼类(鳜,翘嘴鲌和蒙古鲌等)资源衰退,而小型鱼类(鲫、?、似鱎等)凭借天敌数量少,成熟时间早,繁殖力高等优势迅速增殖成为优势类群,造成湖泊鱼类资源趋于小型化。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湖泊中小型鱼类大都属于杂食性和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一方面可通过下行效应大量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促进藻类爆发,影响湖泊水体质量和景观特点;另一方面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向低营养级流动,制约湖泊渔业资源的绿色发展和高效发展。

鱼食性鱼类放养的核心理念是经典生物操纵,即通过放养鱼食性鱼类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促进大型浮游动物种群的增长,进而控制浮游植物群落的繁殖与生长,达到净化水质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目的。目前,基于经典生物操纵的鱼食性放养技术已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一些湖泊治理中大量运用。Seda和Kubecka在捷克Rimov水库中放养鱼食性鱼类来控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数量,最后达到抑制藻类的效果。Jeppesen等对丹麦233个浅水湖泊进行控制性实验,最终发现经典生物操纵技术在浅水湖泊中的效果较好。鱼食性鱼类放养技术虽在中国湖泊治理中应用和案例相对较少,但效果值得肯定。李为等在长江中游一个浅水湖泊扁担塘连续5年放养鱼食性鱼类-鳜,发现放养后湖泊中小型鱼类生物量明显减少,水质呈明显改善趋势。林明利在武汉市武湖通过放养以翘嘴鲌和鳜为主的鱼食性鱼类,实现了武湖渔业效益增产的同时,显著改善并恢复了水体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在我国湖泊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和水域富营养化加剧的背景下,以鱼食性鱼类放养为主的生物操纵技术既能满足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又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证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具备良好的运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当前,对于湖泊中单种鱼食性鱼类的放养已分布一些标准,如鳜等。然而,湖泊中小型鱼类具有多样化的体型、生活水层等,不同小型鱼类对水质、藻类的影响机制不同。例如,在水体表层,前期研究表明似鱎对水质和藻类的负面作用较大;在水体底层,扰动性鱼类鲫、大鳍鱊等对水质的影响更大(Guoetal.,2022)。这样的生态结构对鱼食性鱼类放养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更好发挥鱼食性鱼类的调控作用,组合放养不同生活水层、摄食方式的鱼食性鱼类成为湖泊鱼类群落调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标准。为此,制定《鱼食性鱼类组合放养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该标准的制定能为江西省及长江中游其它地区湖泊的鱼食性鱼类的合理放养提供技术支撑,在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同时促进湖泊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湖泊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指导湖泊、水库开展多种类组合放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

承担单位接受任务后,成立了以廖传松为首席专家,王海华、郭传波、

文档评论(0)

睿智的P社玩家 + 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