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6分)班级组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大石窝石作文化”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8分)“数媒组”准备制作“大石窝石作文化”宣传短片。下面是他们撰写的解说词,
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①“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早在2006年,“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就已入选北京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就请随我走进房山区大石窝镇大石窝村,感受【甲】的石
作文化。
②大石窝的石材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其中尤以皇家御用石材——汉白玉最为著名。生
活在这里的人们【乙】,“靠山吃山”曾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据《房山县志》记载,大石
窝开采、雕镂石材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隋末,这里的汉白玉被用来雕刻石经。此后,这种
.
石料多被皇家用来修建宫殿、园林、陵墓等。为了完成这些工程,朝廷从河南、河北、山西
等地调来上万名石匠艺人,他们在此定居,逐渐形成自然村落。
③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是因“石”而成的。石匠们以石为业,以石为生。他们通过辛勤
的劳动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石作工艺,在世代沿袭中形成了相关行业习俗。这些工艺与习俗留
传至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石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④大石窝石作文化这一民间文化瑰宝传承至今,已经成为房山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从建国初至今,大石窝的石匠艺人()参与了国内故宫、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
.
碑等石作工程的修缮和修建,()走出国门,对日本北海道中国公园、新加坡国家森林
公园、美国纽约唐人街等十多个国家的石材工程进行加工、安装。可以说,大石窝石作文化
已名扬国内外。
(1)同学们对于文段中成语的使用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助作出判断。【甲】处想要强调
大石窝石作文化的地位,所以应该选择;【乙】处想要强调人们就地取材的智慧,
所以应该选择
A.巧妙绝伦
B.独一无二
C.因地制宜
D.自出心裁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第1页(共32页)
是
A.因为石材是帝王所用,所以应该写作“御用”。
B.“雕镂”一词中的“镂”,应该读作“lóu”。
C.因为表达的是“传下来”的意思,所以应该写作“留传”。
D.“参与”一词中的“与”,应该读作“yǔ”。
(3)有些同学不明白第④段中“名片”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为“交际
时所用的向人介绍自己的卡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请根据词典
释义及文段内容,从下列对“名片”的理解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印有“大石窝石作文化”这一名称的卡片
B.对“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进行介绍的文字
C.能够代表房山进行文化交流的标志
(4)同学们对括号处应选用的关联词语有不同意见,请你结合语境,作出选择
A.①因为②所以
B.①一边②一边
C.①尽管②可是
D.①不仅②还
2.(6分)在对“大石窝石作文化”溯源的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云居寺石经的相关材料,
准备作为宣传短片的链接一并发布。请参与他们在资料整理环节的讨论。
资料夹【资料一】云居寺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
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云居寺开山祖师静琬为使佛法永存世
间,在盛产丰富石料的怀玉乡(大石窝)白带山凿岩为室,开启
了千年刻经伟业,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迹。不仅向
世人展示了先辈们精湛的石刻技艺,而且传承了“坚韧不拔、锲
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房山石经精神。
【资料二】据史料记载,静琬祖师先是“磨四壁而以写经”,后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