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自动监测系统在地铁下穿既有线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陈鹏
【摘要】某新建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线路,为控制好沉降问题,采用自动监测系统
实时反馈沉降变化规律并与人工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自动化监测的准确性、
稳定性进行验证.根据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开挖前注浆加固导致既有线路高程抬升
9.373mm,接近报警值10mm,及时停止注浆后使抬升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施
加千斤顶后,使得施工期间沉降总量控制在了2mm以内,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线路工
程的沉降.结果表明:远程自动化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既有线高程变化,以将地表
沉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较好地指导工程施工,保证既有线路安全运营.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
【年(卷),期】2018(000)001
【总页数】4页(P98-101)
【关键词】远程自动监测;下穿工程;沉降控制
【作者】陈鹏
【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6.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地下空间限制及线路间换乘需要,
新建地铁工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近距离穿越或零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铁路线路施工
的问题。新建地铁工程施工中,必须保证既有地铁、铁路线路安全运营,因此施工
面临着极大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1-5],必须对既有线路进行现场监测[6]。
受运营线路影响,传统监测方法不能获得实时动态监测数据,难以反映既有线沉降
变形趋势、演化规律和稳定状态,无法进行实时监测与地质、施工的综合动态分析。
远程自动化监测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为施工及时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数据,
保证了既有线安全运营。
姚建荣[7]等介绍了DAMS-IV型智能分布式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对其使用方法做了研究。杨育文[8]等介绍了用于岩土工程监测的目前国际上一
些先进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工作原理。伍家赞[9]介绍了GEOMOS自动监
测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崔天麟[10]等介绍了静力水准系统所具有的集成化、
一体化特征,以及遥测、遥控、数据远程传输、预警、一体化网络功能。张建坤
[11]等介绍了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方法在既有线路基沉降监测中的技术优势,
并探讨了户外静力水准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问题。钟山
[12]等分析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研究了自动化监测在大型隧道工程的优越
性。以上研究工作为本文提供了自动化监测的优越性,但缺少与人工监测的对比。
2工程概况
某地铁站位于交叉路口处,沿公路主路呈南北走向设置,为明暗挖结合的岛式换乘
车站。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线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车站暗挖段东西向宽21.7m,
南北向长18.2m。为双层三跨平顶直墙结构,车站顶板与既有线底板密贴,施工
过程中须严密监控既有线底板的沉降变形情况。
图1既有线与基坑暗挖段位置
3施工方案
暗挖段采用双层平顶直墙密贴下穿既有线的“洞桩托换并结合动态顶撑控制技术”
的综合控制措施,将待开挖土体在横剖面划分成6导洞,各导洞位置关系如图2
所示。上部从左至右依次为1至4号导洞,下部依次为5、6号导洞。从南向北开
挖。
图2导洞与既有线位置关系
施工顺序:(1)开挖前由南向北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2)开挖1号导洞,待
1号导洞开挖至15m开始开挖4号导洞。施作两导洞的钻孔灌注桩和冠梁,安装
千斤顶。(3)开挖5号导洞,待5号导洞开挖至6m开始开挖6号导洞,5、6
号导洞开挖完成后施工两导洞内底纵梁。(4)开挖3号导洞,并施工3号导洞内
钢管柱和顶纵梁。(5)开挖2号导洞,并施工2号导洞内钢管柱和顶纵梁。
4监测方案
4.1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采用JL-1静力水准仪,按照图3进行布置。每小时采集一次地表高程数据。JL-1
型静力水准仪是由磁致伸缩式传感器组成的高精密液位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
稳定性、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响应时间快、工作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岩土工程
长期监测多点部位的沉降量。远程监测系统由表1设备构成。将多台静力水准仪
的容器用通液管联接,每台容器的液位由磁致伸缩式传感器测出,传感器的磁浮子
位置随液位的变化而同步变化,由测量值可计算出各测点的沉降量。
图3监测点布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