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耳鸣的病因与中医治疗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讲解将从中医角度全面解析耳鸣的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缓解耳鸣困扰。作者:
什么是耳鸣?定义耳鸣是听觉系统感知到实际不存在的声音。这种异常声音只有患者能听到,他人无法感知。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听到嗡嗡声、蝉鸣声或嘶嘶声。声音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出现。声音强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
耳鸣的发病率1全球数据全球约10-15%的人口受耳鸣困扰。其中2%的人群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中国情况中国约有1.3亿耳鸣患者。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达30%以上。都市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
耳鸣的分类主观性耳鸣仅患者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占耳鸣病例的95%以上。常与听觉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关。客观性耳鸣医生可通过听诊器听到的声音。通常由身体结构发出的实际声音引起。如血管异常、肌肉抽搐等。
耳鸣的常见病因概述耳部疾病外耳道问题、中耳疾病、内耳障碍等。1神经系统问题听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异常。2全身性疾病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4生活习惯压力、睡眠不足、饮食不当。5
外耳性耳鸣耳道耵聍栓塞耳垢过多堆积,阻塞外耳道。导致耳内压力改变,引起耳鸣。耳道异物异物刺激耳道,引起局部炎症。炎症反应可导致耳鸣症状。
中耳性耳鸣1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内积液,造成听力下降。压力变化影响耳膜振动,产生耳鸣。2中耳胆脂瘤鳞状上皮在中耳异常生长。压迫听小骨,影响声音传导。3耳硬化症听小骨异常钙化,活动受限。声音传导障碍,引起耳鸣。
内耳性耳鸣梅尼埃病内耳淋巴液异常增多。引起眩晕、耳鸣和听力波动。噪声性耳聋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内耳毛细胞受损,产生持续性耳鸣。老年性听力下降内耳结构随年龄老化。听觉细胞退化,导致耳鸣。
神经性耳鸣听神经瘤听神经鞘膜细胞良性肿瘤。压迫听神经,引起单侧耳鸣。血管压迫听神经异常血管接触或压迫听神经。神经传导异常,产生搏动性耳鸣。颅内压力异常颅内压力增高或降低。影响听觉神经功能,导致耳鸣。
中枢性耳鸣脑供血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听觉中枢功能异常,产生耳鸣。颅脑外伤头部受伤后听觉通路受损。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持续性耳鸣。听觉皮层异常大脑听觉处理区功能紊乱。产生幻听样耳鸣症状。
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耳鸣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内耳供血不足。贫血:血氧供应减少,影响毛细胞功能。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内耳血液循环障碍。
药物引起的耳鸣药物类别常见药物耳鸣机制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损伤内耳毛细胞抗肿瘤药顺铂类耳蜗细胞毒性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前列腺素抑制利尿剂呋塞米内耳液体平衡失调
生活习惯与耳鸣1压力交感神经兴奋,内耳血管收缩2睡眠不足神经系统过度敏感3不良饮食咖啡因、酒精刺激听觉系统4噪声环境长期噪声损伤听觉细胞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经络理论肾开窍于耳,与耳功能息息相关。肝胆经脉上行,环绕耳部。阴阳五行肾主水,肝主木,二者失衡影响听觉。脾虚生痰,痰浊上扰清窍。脏腑关联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心火上炎,扰乱神明。
中医耳鸣病因分析1肾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2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扰动清窍3痰湿蒙蔽痰浊阻塞,清阳不升4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耳窍失养
中医辨证论治辨病明确耳鸣的病位病性1辨证分析肝肾阴阳盛衰2辨体质考量患者先天体质特点3辨因探寻致病内外因素4施治对症下药,标本兼治5
中药治疗耳鸣证型常用方剂主要成分肾精不足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痰湿蒙蔽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气血两虚八珍汤人参、白术、当归
针灸治疗耳鸣1常用穴位听宫、翳风、完骨、百会、太溪。听会、肾俞、风池、天突。2操作要点针刺深度因穴位而异。手法宜轻柔,避免刺激过强。
耳穴压豆疗法耳穴选择神门:缓解紧张,改善睡眠。肾:补肾益精,强壮听力。肝:疏肝理气,平肝潜阳。脾:健脾化湿,消除痰浊。操作方法选取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敷耳穴,按压产生酸胀感。每天按压3-5次,每次1-3分钟。一般7天为一疗程。
中医推拿治疗揉法指腹轻揉太阳、听宫等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经络。点按法点按翳风、风池等穴位。刺激穴位,疏通气血,缓解耳鸣。拔伸法轻轻拔伸耳廓,刺激全耳。促进耳部气血运行,改善听觉功能。
中药外用疗法中药贴敷白芥子、生姜等研末制成膏剂。贴敷耳后翳风、完骨等穴位。中药熏洗薄荷、荆芥等中药煎煮取汁。趁热熏蒸外耳,促进血液循环。中药滴耳冰片、珍珠粉等配制成滴耳液。直接滴入耳道,清热解毒,通窍开闭。
中医养生保健1饮食调理肾虚型:核桃、黑芝麻、枸杞子。肝火型:菊花、决明子、绿茶。痰湿型:薏苡仁、山药、红豆。2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调整作息,确保充足睡眠。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中医自我按摩法按耳法双手掌心对耳,轻轻按压。松开后产生啵的声音。重复20-30次,每日2-3次。鸣天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