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中水稻种植的准备工作及田间管理技术阐述
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作物,是农产品稳定高产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家的人口基数较大,对食物需求量逐年增加,水稻种植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水稻种植前期准备为出发点,优化配置水稻的成长环境,在合适的种植时间,选择优质稻种进行播种,在此期间需要做好幼苗的管理工作,以便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田间管理技术,实现科学合理的高产效果,为国家总体的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现代农业;水稻种植;田间管理
新时期,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基于现代化的田间管理技术,其需要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的总目标。在田间管理期间,种植人员需要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选择适合的肥料,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做好收获时间的精准把控,优化秸秆还田的效果,以便能够加快水稻高产种植的进度。合规的种植、管理流程能够帮助水稻稳定产量和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粮食后备储存的战略性安全。
1水稻种植前期准备
1.1成长环境
水稻经常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水稻耐热性较高,一般建议种植在温暖的环境中,同时其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发育不良、死亡等状况。稻种发芽需要气温达到12℃左右,不同地区之间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成长期的适宜温度在23℃到34℃之间,开花的温度通常会在30℃左右。发芽前,稻种处于相当关键的时期,此时若温度没有处于适宜的范围,并持续低温,种子的患病或死亡概率就会增加。选择种植区域时,成长环境的温度不宜超过40℃,避免温度超出种子所能承受的区间而烧伤稻种。我国水稻的种植范围广,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气候温差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位置和播种时间。种子发育对土壤要求较低,选择地势较高、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等类型,并做好水田的水分供应即可。水稻需要保持总体的光照时间,较长的日照能够帮助稻种健康成长。
1.2种植时间
我国水稻种植时间需要根据种植区域进行判断,基本上北方一年一收,南方一年两收。北方以东北地区为例,种植时间一般会选在4月中下旬,相比于南方地区,东北水稻的生长周期更长,最多可达6个月[1]。南方种植区的温度会比较高,第一次种植水稻的时间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第二次一般在6月下旬,其生长周期为4个月。
1.3稻种选择和预处理
在进行稻种选择时,需要种植人员做好种植区域自然条件资料的审查,依据历史稻种选择进行参考,综合数据化平台的各项信息资源,选择合适的优质种子。对于水分不充足的区域,需要选择抗干旱能力强的稻种。在正规的种子公司进行购买,保证稻种质量合格,纯度在100%左右且发芽率高。
选好稻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播种前需要提前7天左右进行晾晒,经过2天的晾晒后,种子发芽率能够大幅提高。在充足的阳光下,将种子进行铺设,并定时翻动,保证稻种受光均匀。基于此,在实际种植前,还需要挑选出色泽饱满、表皮光滑的种子,将其用0.2%硫酸铜溶液进行浸泡,时长为24h,泡好后使用清水进行清理。在后期进行催芽时,种植人员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管控,种子出现露白后即可选择播种。
1.4播种方法
在种植区域进行播种时,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机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作业。机械播种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劳动力负担。种植人员在进行机械作业前,需要提前对机械进行检查,保证其后续可以正常作业,通过对实际种植区域的考察,调试机械作业的模式,管控稻种的种植状况。机械设备的驾驶员需要具备熟练驾驶的能力,避免新手违规操作,保证依照流程计划进行稻种的播种工作,合理调整田间垄地距离,强化种子播种效果。
2播种期的幼苗管理
稻种育苗成功后,需要进行移栽工作。一般杂交水稻的育苗周期在35天左右,正常水稻的育苗周期在40天到60天。基于此,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当前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探索研究出适宜的移栽时间,避免稻苗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当土壤中的温度持续稳定在14℃时,可以进行移栽,通常是在4月上旬[2]。在插秧流程中,需要管控好幼苗间的空隙,保持在适合幼苗采光和抗病的舒适距离。种植人员需要在雨季来临前对幼苗进行移栽,以便能促使稻苗借助雨水更快成长。控制好种植区域内的稻苗间距,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升幼苗存活率,增加水稻的产量。
3现代化的田间管理
3.1平整土地
水稻种植期间,需要通过各种耕作的手段进行平整土地作业,以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在正式播种之前,需要先对种植区域进行耕作,稻田一般盐碱程度较高,通过平整土地作业强化均衡洗盐压盐的效果。表层土壤和水层呈一致的状态时,喷洒除草药剂和杀虫剂的作用更明显,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和杂草抢夺养分的情况。
对稻田进行灌溉前,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风干作业。干燥的土壤环境可以促使微生物活动加剧,加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