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水稻栽培技术优化措施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巢湖市水稻栽培能力并促使化肥实现减量增效,就应该重点关注水稻栽培技术关键点并主动加强水稻栽培技术管理,通过主动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能够让水稻种植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并对水稻栽培阶段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水稻栽培技术优化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
水稻作为我国很多地区的常见粮食作物,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让水稻种植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非常关键,通过对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并开展技术推广,在加强环境保护能力的同时让水稻栽培效果变得更好。因此,有必要对水稻栽培技术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进行分析。
1水稻栽培技术优化措施分析
为了让水稻栽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就应该结合水稻栽培需求来实现对水稻栽培技术的优化,通过分析水稻栽培期间各个环节的关键点,促进水稻栽培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
1.1整地与水稻品种选择
为了让水稻栽培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就应该在水稻种植阶段尽量选择地势相对较高且接近水源、不积水的稻田,在稻田选择完成后需要针对种植区域进行整地处理,并通过增施基肥及腐熟有机质肥料,以此来让水稻种植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水稻在种植开始之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点加强土壤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判断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为水稻栽培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更多的养分。
在水稻栽培期间,不同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为了让栽培效果变得更好,就应该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来选择相对更加适合的水稻品种。在水稻选种期间,应该尽量选择抗逆性强、耐候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在水稻选种完成后需要针对含水量进行控制,这样能够让水稻的栽培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1.2水稻种子处理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该针对每公顷的用种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钵盘育苗期间的种子用量控制在25千克左右,种子的发芽率应该控制在95%以上,早育苗的用种量通常可以控制在30~40千克,水稻在种植中需要结合盐碱情况来进行针对性调节。
在明确种子用量之后,应该挑选晴天进行晒种处理,晒种期间应该在平坦且干燥的地面将种子摊开,种子厚度可以控制在3厘米左右。一般而言,晒种工作可以控制在2~3天,白天晒种结束后需要及时将种子收起来。为了让晒种效果变得更好,需要在晒种环节多次进行翻动处理,翻动环节能够有效增强种子的活性[1]。
种子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浸种消毒的方式来增强种子的生长能力,通过浸种可以让种子提前吸水,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通过在浸种时适当加入药剂,有助于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例如,恶苗净有利于加强对恶苗病的预防,每袋100克药物通常加水50千克,常温浸种5~7天即可保障疾病控制能力,浸种消毒之后的种子无需进行水洗便可以直接进行催芽播种。
1.3水稻播种
在水稻播种期间,应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气温情况来明确水稻的播种日期。通常情况下,水稻的最低发芽温度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在5~6℃时便可以进行水稻播种。在播种过程中要对播种量进行控制,播种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秧苗品质造成影响。因为水稻种植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在种植期间适当关注播种量的控制,如果播种量过大,则会影响壮苗的发育能力。
如果选择在隔离层开展旱育苗播种,就应该设置塑料地膜,此时需要对地膜孔洞的孔距进行控制,然后需要铺设2.5~3厘米厚的营养土,每平方米可以加入敌克松1500倍液,然后通过手工播种的方式进行施工。播种时应该重点关注均匀性,播种结束后需通过轻轻按压的方式来确保种子能够与水土保持紧贴,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植能力,还应该通过均匀覆土的方式来加强水稻种植管理。在播种后可以通过平铺地膜的方式来保证水分与温度满足栽培需求,提高出苗能力。在盘育苗播种期间,可以在长、宽分别为60厘米与30厘米的秧盘中加入3千克营养土,在浇水播种完成后可以覆盖1千克土,摆盘时应该保障秧盘足够紧贴并利用苗床除草剂进行封闭处理,以此来让种植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
1.4水肥管理
在水稻栽培期间,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水肥管理来加强对水稻种植质量的全方位优化。在水肥管理期间应该坚持浅水插秧促蘖、适时晒田保水的基本原则,水稻栽培后期严禁出现断水过早的问题,否则容易导致水稻粒重大幅降低。在晒田期间,需要结合时间及茎蘖情况来进行晒田控制,如果水稻生长较快且叶色较深,就应该更多选择早晒、重晒的处理方式,若水稻生长较为缓慢且叶色相对较浅,就可以更多选择延迟晒田,以轻晒的方式来保证晒种效果。水稻在种植期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晒田策略,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合理开展晒田作业,才能让晒田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