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有关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思考
摘要:在农业领域,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蕴含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类营养物质,深受我国国民的欢迎。但受大豆单产低、豆价低等因素影响,我国大豆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国每年都要从境外进口大量的大豆。为从根本上提升大豆单产产能,既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还应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分析大豆制种田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当前,在日常生活中,为帮助人体获取足量的营养,大豆及其制品始终占据饮食界的重要地位。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为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确保农户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应将先进的制种田种植方法运用到位。同时,科研人员还应提升技术的研发力度,使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好各类病虫害问题。如此,既能提升大豆产能,还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1大豆种植现状
在我国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植物油原料,大豆油是北方地区主要食用油品种,同时大豆蛋白还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豆油能够给予人体丰富的营养和脂肪。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大豆,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
当前,伴随着进口大豆不断增加,大豆在我国境内面临减产的风险,农户获取的经济收益也逐渐降低[1]。出现此类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进口大豆的购置成本相对较低,并具备出油率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本土大豆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与外来豆种相比,在本土大豆的种植过程中,不仅大豆种子的采购单价较高,生产步骤也较多。大豆制种田种植应积极运用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为大豆营造稳定的成长环境。
2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
2.1前期准备
2.1.1挑选土地
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可知,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不适合采用连作模式。同时,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亦不适用于同类型作物的后茬物种。研究表明,一旦选用连作种植法,大豆罹患病虫害问题的可能性较高。同时,前茬作物遗留下的各类有害物质还可能对大豆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导致作物的产量下降。为此,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应优先选用养分含量高、透气性强、地势平缓、排水能力强的地块。借助合理的手段,将深耕技术应用到实处,有利于提升土壤的通透程度,提高大豆幼苗的破土率。
2.1.2合理选种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区域不同,种植环境也各不相同。为此,在大豆种植前的准备阶段,农户应始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年产值较高且具备抗病抗害能力的优质豆种。为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提升作物产能,在选种的过程中,应全面解析适合目标物种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正式播种前,还应采用人工的方式,完成大豆品种的初次筛查,确保该物种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2]。此外,选用优质豆种更能从根本上规避病虫害等风险问题,为后续的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在年均降水量较高的区域,选种时应优先选用具备较强耐水能力的品类。
2.1.3整地理地
在整地理地的过程中,种植户应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应用各类先进高效的农机设备,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前茬作物的根系绞打粉碎并混入农田中,以此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常规条件下,翻松的深度应控制在30厘米以内。大豆在成长阶段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在翻耕土地时,应向其中混入经过沤熟处理的农机有机肥。同时,将含有N、P、K等营养物质的复合型肥料视作基肥,提升幼苗根茎的木质化速度,为后续的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1.4播前处理
完成选种作业后,便可正式进行播种处理。耕种前,应采用人工的方式,移除各类病种、坏种。筛查环节完成后,还需要对待种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其一,将所有大豆种子浸泡至足量的清水中,清洗干净后,将其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4天左右。其二,向豆种中混入大量的ZnSO4,便于帮助作物增强抗病能力。
2.2适时播种
在大豆的播种过程中,为确保其能在生长阶段获取足量的营养物质和光照,应将种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25万株左右。在实际的操作阶段,应结合植株的生长现状,调节种植密度。此外,在养分含量高的农田种植时,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若大豆的种植区为高产地区,农户应优先选用大小垄种植技术。耕种作业结束后,种植户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完成农田的全面勘察。假如存在缺苗、少苗等问题,应立即完成补苗作业,实现土地的全面运用[3]。在植株的生长阶段,还应定期落实除草作业和水肥灌注。
2.2.1窄行密植
窄行密植技术与以往的培植手段有着较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在矮种豆种的生长过程中,此类方法的成效显著。相反,对于成长速度慢、产能高的品种,则不适用于该技术。实现窄行密植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大豆产能,帮助广大种植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传统意义上讲,窄行密植技术属于垄三栽培法,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分别为小垄窄植、平作密植和大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