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01CCSB0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221—2023
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
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subsurfacepipedrainagewithfhotovoltaic
technologyofpaddyfieldwithseveresalinizationalongYellow
RiverIrrigationarea
2023-11-30发布2023-12-3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221—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仙岳、史海滨、李玥、陈宁、屈忠义、张月红、赵春燕、闫建文、王俊、杨树青、李瑞平、李为萍、苗庆丰、李祯、杨威、高晓瑜、辛懋鑫、甄致新、郭淑豪、李想。
DB15/T3221—2023
1
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沿黄灌区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所涉及的定义、适用条件与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水稻种植和灌溉排水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3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22473.1储能用蓄电池第1部分:光伏离网应用技术条件
GB50265泵站设计标准
SL334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
TD/T1043.2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第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度盐碱地severesaline-alkaliarea
耕作层土壤(0cm~30cm)土壤含盐量大于0.5%,且交换性钠百分比ESP大于30%。
3.2
光伏系统photovoltaicsystem
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系统。
3.3
暗管排水subsurfacepipedrainage
在田间一定深度埋设渗水暗管,上层下渗的水分或下层上升的水分进入暗管,通过强排泵站排出田间,并带走农田盐分的排水技术。
3.4
暗管排水subsurfacepipedrainagewithphotovoltaictechnologysystem
DB15/T3221—2023
2
由光伏系统和吸水管、集水管、检查井、集水井、排水泵站及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等组成的暗管排水系统组成,光伏装置为排水泵站提供电能。
4暗管排水系统布置
4,1暗管管材与滤料
吸水管采用管径为φ80mm的PVC单臂波纹管,集水管采用管径为φ160mm的PVC硬塑料管。
外包滤料选择耐酸碱、不易腐烂、对作物无害、对作物无污染且便于施工的透水性材料,建议采用砂砾外包滤料,具体按照TD/T1043.2执行。
4.2暗管工程参数
4.2.1暗管布置要求
吸水管采取等间距布设,布置在集水管一侧或两侧,并与地下水流动方向的夹角不应小于40°,夹角接近90°为宜;集水管与吸水管管线夹角不应小于30°,且集排通畅。布置形式按照TD/T1043.2执行。
4.2.2暗管间距
根据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自然环境,土壤物理参数,运行维护以及投资等综合情况,选择适宜的暗管间距,暗管间距应小于25m。
4.2.3暗管埋深
根据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自然环境,地下水临界埋深,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合理设置暗管埋深,暗管埋深1m~1.7m。
4.2.4暗管坡降
吸水管的坡降应在1%~1.5%之间,集水管坡降应在0.6%~1%之间。
4.3强排泵站
在集水管末端设集水井、排水泵等组成的强排泵站,集水井深度要深于集水管埋深至少1m,具体要求符合TD/T1043.2规定。泵站流量根据吸水管和集水管进入集水井的最大流量和流速确定。泵站的选址、稳定性与防护性措施等,符合GB50265的要求。
5光伏暗管排水系统设计
5.1光伏暗管排水系统组成
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5_T 3555-2024 装配式蒙古包技术规程.docx
- DB15_T 1104-2024 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格式规范.docx
- DB1504_T 4002-2023 人工影响天气汛期业务规程.docx
- DB15_T 3533-2024 河套灌区绿肥套作向日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docx
- DB15_T 3275-2023 灌区水利工程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docx
- DB15_T 3198-2023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docx
- DB1501_T 0048-2024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范.docx
- DB15_T 3652-2024 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ocx
- DB15_T 3631-2024 沥青路面回收料精细化分离技术规程.docx
- DB15_T 3404.1-202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1部分:土地资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