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北中医2024年12月第46卷第12期HebeiJTCMꎬDecember2024ꎬVol46ꎬNo.122087
文献研究doi:10.3969/j.issn.1002-2619.2024.12.031
中风古今证治差异及原因分析※
王虎姜德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ꎬ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中医论治中风渊源已久ꎬ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梳理ꎬ发现中风的概念及证治不断革新ꎬ中风逐渐被定义为急
性脑血管病ꎬ其证治也逐渐由风邪入中的祛外风为要ꎬ到风自内生的息内风为主ꎬ再转到活血、止血为重ꎮ认为此间变化
与中医指导思维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理论和科技应用的冲击关系密切ꎬ思维与特性的转变造成了中风概念趋于标准化、
规范化ꎬ而解剖理论及现代科技的应用造成了现代中医轻思辨、重形质的趋向性ꎮ
【关键词】中风ꎻ证治差异ꎻ原因分析ꎻ形质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19(2024)12-2087-04
中医中风理论基础肇始于«内经»ꎬ其首提“中风”心中恶寒不足”之侯氏黑散及“除热瘫痫”之风饮
二字ꎬ然其所谓之“中风”与现今相较ꎬ名虽同而其实[2]
汤ꎬ用药则一予桂枝、防风、细辛以散外感之风邪ꎬ
异ꎬ及至«伤寒杂病论»方首开中风症辨治先河ꎮ后世更以人参、白术、菊花、牡蛎、黄芩、矾石等补虚祛实ꎬ可
医家以此为基ꎬ不断深研中风证治ꎬ各有所见ꎬ百家争见其论重外风ꎬ而其治亦未废内因ꎮ
鸣ꎬ故纵览古今文献ꎬ中风从概念到证治一源而多歧ꎬ1.2隋唐宋时期«肘后备急方»记载了相关方剂及
倘不明其源流及差异ꎬ论治不免如坐云雾ꎮ本文略论急救方法ꎬ以治疗“卒中风瘫”“中风不省人事”所见的
中风概念及证治源流ꎬ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ꎬ探析中风“身体不自收”“牙关紧急”“手足不遂”“不能语”诸
古今证治差异成因ꎬ以期对现代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症ꎮ«诸病源候论»对中风源自外因做进一步论述ꎬ文
运用有所启示ꎮ中云“风偏枯者ꎬ由血气偏虚ꎬ则腠理开ꎬ受于风
1中风证治源流[3]
湿”ꎮ其所述之“风舌强不得语候”“风痉候”“风偏
1.1秦汉时期“中风”二字虽首出«内经»ꎬ如«素枯候”“风半身不随候”“偏风候”等ꎬ极似现今之中风ꎬ
[1]
问»所载“不从内ꎬ外中风之病”或«灵枢»所述“汗而其所载之针灸、方药等治疗仍多效法«金匮要略»ꎮ
出中风”等ꎬ然其本义为“风邪外中”ꎬ指外感病ꎬ非今«古今录验»载有续命汤一方ꎬ云此方“治中风痱”所见
之中风ꎮ相似论述ꎬ大致见于偏枯、风痱、大厥、薄厥[4]
之“身体不能自收”“急不得转侧”等ꎮ
等ꎬ但于治疗ꎬ则未出具体方药ꎮ与现今中风意义相符唐代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中谓“夫诸急卒病
病症之记载ꎬ当归于«金匮要略»ꎬ其«中风历节病脉证多是风”“风邪入深ꎬ寒热相搏则肉枯ꎮ邪客半身入
并治»云“夫风之为病ꎬ当半身不遂ꎬ或但臂不遂者ꎬ此深ꎬ真气去则偏枯”ꎬ并以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分中
为痹ꎮ脉微而数ꎬ中风使然邪在于络ꎬ肌肤不仁ꎻ[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