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发热问诊流程图解.pptx

中医发热问诊流程图解.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发热问诊流程图解汇报人:xxx20xx-04-05

问诊准备发热问诊基本流程中医四诊在发热问诊中应用常见发热类型及辨证论治辅助检查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总结与提高:优化中医发热问诊流程目录

01问诊准备

确保问诊室安静、整洁、通风良好,营造舒适的问诊环境。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避免拥挤和等待时间过长。环境设置与消毒

准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械,如脉诊垫、针灸针、拔罐器等,确保器械完好无损、消毒合格。备齐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如手套、口罩、消毒湿巾等,确保患者和医师的安全。根据需要准备相关的辅助工具,如体温计、血压计等,以便及时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器械及用品准备

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以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发热的持续时间、热度高低、伴随症状等,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职业等,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信息收集

医师在接诊前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接诊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前后要及时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针灸、拔罐等操作时要注意消毒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医师个人防护

02发热问诊基本流程

010204接待患者并初步了解病情热情接待患者,安抚患者情绪询问患者发热的起始时间、热度、热程及伴随症状了解患者发热前是否有明显诱因,如受凉、劳累、饮食不洁等注意患者神志、精神状态及面色等一般情况03

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如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注意测量时间和部位记录体温数值,以便后续观察病情变化对于高热患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量体温并记录

询问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症状了解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注意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及用药史询问相关症状及病史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等有无异常对腹部进行触诊,了解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检查患者心肺功能,听诊呼吸音及心音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进行必要体格检查

03中医四诊在发热问诊中应用

面色发红可能表示热证,面色苍白可能表示寒证或虚证。观察面色观察舌苔观察其他体征舌苔黄厚可能表示热证,舌苔白腻可能表示湿证或寒证。如观察眼神、皮肤状态等,也有助于判断发热原因。030201望诊:观察面色、舌苔等

患者声音高亢可能表示热证,声音低沉可能表示寒证或虚证。听声音如口臭、体臭等,可能与发热病因有关。嗅气味如咳嗽声、呼吸声等,也可能提供诊断线索。注意其他异常声响闻诊:听声音、嗅气味等

了解发热持续时间和发热规律,有助于判断病因。询问发热时间如恶寒、出汗、口渴等,有助于分析发热的中医证型。询问伴随症状了解患者既往健康状况,有助于判断本次发热的原因和性质。询问既往病史问诊:详细询问患者感受

切诊:触摸脉搏等体征触摸脉搏通过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等变化,判断发热的中医证型。按压身体部位如按压胸腹部,了解有无疼痛、肿块等异常体征。检查其他体征如观察皮肤温度、湿度等,也有助于判断发热原因。

04常见发热类型及辨证论治

外感风寒型发热症状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常用方剂荆防败毒散、感冒清热颗粒等。注意事项保暖、避风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常用方剂注意事项内伤湿热型发热清热化湿,和中解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之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身困重,胸闷脘痞,口渴不欲饮,纳呆呕恶,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滑数。

注意事项避免熬夜、劳累,保持心情愉悦,饮食宜清淡滋润。症状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治疗方法滋阴降火,清热除烦。常用方剂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丸等。阴虚火旺型发热

ABCD气虚发热表现为长期微热、劳累后加重、疲乏、气短等,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等。气郁发热表现为情志不畅时发热加重、胸闷、急躁易怒等,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等。瘀血发热表现为午后或夜间发热、口干咽燥但欲漱水不欲咽、ju部有肿痛或刺痛等,治以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等。血虚发热表现为低热、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治以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等。其他类型发热及处理方法

05辅助检查与鉴别诊断

ABCD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初步判断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以及可能的感染类型。C反应蛋白(CRP)和血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