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XZBX0019—2025
城市绿地生态养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生态养护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流程、监测与评价及档案管理与公众参与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公园、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广场绿地、滨水绿地、立体绿化(屋顶、墙体)等各类城市绿地的生态养护工作,涵盖植物、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废弃物处理及公众参与等全流程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近自然群落near-naturalcommunity
模拟自然植被结构,通过乔灌草多层次搭配形成的稳定植物群落。
4基本要求
4.1养护原则
最小干预:减少机械碾压、硬化铺装等破坏性行为,保留自然地表覆盖。
动态适应:根据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干旱)调整养护策略。
4.2养护目标
量化指标:
——本土植物应用比例≥80%,低维护植物占比≥60%;
——年节水灌溉量较传统模式降低30%;
——绿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
5技术要求
2
T/XZBX0019—2025
5.1植物养护
5.1.1植物配置优化
群落结构:
——乔木层:选择深根性、冠幅大、碳汇能力强的树种(如悬铃木、香樟);
——灌木层:选用耐阴、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杜鹃、红叶石楠);
——地被层:优先覆盖耐践踏、自播能力强的草本(如麦冬、二月兰)。
演替设计:预留林窗空间,促进幼苗自然更新。
5.1.2灌溉技术细则
智能灌溉系统: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设定阈值自动启停。
分区控制:按植物需水量划分高、中、低需水区(如草坪高需水区,乔木低需水区)。
雨水蓄用:建设地下蓄水池(容积≥50m3/ha),配套过滤装置。
5.1.3修剪与再生利用
差异化修剪:
——行道树:保持冠高比≤3:4,避免过度截干;
——花灌木:花后轻剪,保留果序供鸟类取食。
废弃物处理:粉碎后按C/N比25-30堆肥,或加工为生物质燃料。
5.2土壤健康管理
5.2.1土壤改良技术
有机质提升:每季度施用腐熟有机肥(3-5kg/m2)或蚯蚓粪(1-2kg/m2)。
透气性改善:对板结土壤进行垂直打孔(孔径10cm,深度30cm,间距50cm×50cm)。
5.2.2地表覆盖方案
覆盖材料:
——木屑(厚度5-8cm)、松针(3-5cm)、砾石(粒径1-3cm);
——禁用染色覆盖物及塑料膜。
5.3水资源综合利用
海绵设施:
——下凹式绿地:下沉深度10-20cm,坡度≤5%;
——透水铺装:透水率≥0.5mm/s,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30cm)。
5.4病虫害绿色防控
T/XZBX0019—2025
3
天敌引入:
——释放瓢虫(200头/亩)防治蚜虫;
——悬挂人工鸟巢(5-8个/ha)吸引益鸟。
药剂限用:
化学农药年使用量≤0.5kg/ha,轮换用药以避免抗药性。
5.5生物多样性保护
小微生境营造:
保留枯木、乱石堆作为昆虫栖息地;
建设生态水池(水深0.3-1m,边坡坡度1:3)供两栖类繁殖。
人工辅助措施:
设置生态浮岛(覆盖率5-10%),种植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
6管理流程
6.1全周期管理
全周期管理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规划阶段:将生态养护要求纳入绿地设计方案审查;
——施工阶段:监督表土保护、原生植被保留等关键节点;
——运营阶段:制定年度养护计划,明确资金与人员配置。
6.2应急处置
极端天气应对:
——暴雨:提前疏通排水沟,加固乔木支撑;
——干旱:启动应急水源,优先保障古树名木灌溉。
入侵物种处理: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需48小时内铲除并焚烧。
7监测与评价
7.1监测指标
生态效益指标如下:
——固碳量(tCO2/ha·a);
——滞尘量(g/m2·月);
——鸟类物种数(目标≥15种/10ha)。
经济指标:单位面积养护成本(元/m2·年)。
T/XZBX0019—2025
4
7.2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度赋权评分。
遥感监测:利用NDVI指数动态评估植被覆盖度。
8档案管理与公众参与
8.1数据归档
电子化平台:建立GIS数据库,整合绿地边界、植物名录、养护记录。
溯源标识:对古树名木、近自然群落设置二维码铭牌。
8.2公众教育
科普活动:每年开展2次“绿地开放日”,展示生态养护成果。
志愿者机制:招募市民参与落叶清扫、物种监测等轻劳力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