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上风电机组雷击记录仪有哪些作用
编辑:薛红
一、记录雷击事件
参数采集:记录雷击发生时间、电流幅值、波形特征(如上升时间、持续时间)等关键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原始依据。
事件频次统计:统计风机不同部位(叶片、机舱、塔筒)的雷击频率,识别高风险区域。
二、辅助损伤评估与定位
损伤关联分析:通过雷击电流强度与设备耐受阈值的对比,快速判断叶片碳纤维结构、发电机绝缘层等是否可能受损。
路径追踪:结合传感器网络数据,推测雷电流在风机内部的传导路径,定位潜在薄弱点(如接闪器失效区域)。
三、优化运维策略
预防性检修:根据雷击记录主动安排叶片检查或电气系统测试,避免因雷击累积损伤导致突发停机。
责任判定:提供客观的雷击事件证据,用于设备损坏的保险理赔或故障责任界定。
四、支持防雷系统改进
设计验证:长期数据可验证接闪器、接地系统等防雷装置的实际效果,指导后续设计优化。
标准合规性:符合标准对风机雷电防护系统的监测要求,提升认证可靠性。
实际应用建议
选择记录仪时需关注采样率(通常需达MHz级以捕捉雷击波形细节)和抗干扰能力。
安装位置需覆盖关键雷击路径(如叶片尖部、机舱外壳),并与系统集成实现数据联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