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庆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重庆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景祐三年(1036)作,时被贬夷陵令。夷陵,今属湖北宜昌。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上句描写山县景况,下句感叹岁月流逝,“穷”指诗人的境遇。

B.颌联承接上联,描述当地相沿已久的年末习俗:梳妆出游,载歌载舞,欢庆丰年。

C.颈联运用对比,诗人由夷陵的今日联想到它的往昔,“平时”是太平时日的意思。

D.尾联叙事,写诗人携酒访邻,问询古事,与杜甫《客至》最后两句情感不同。

16.近人高步瀛评价此诗“兴会飙举”,即意兴昂扬超逸。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离亭燕

张昪

一带①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描绘金陵雨后景致,天光映衬水色,蓼草掩映人家,秋色明净而爽洁。

B.下阕由乘船所见生发内心之感,“客帆”与“茅舍”呼应,足见词人旨趣。

C.词人写景绘图先总后分、远近结合、由物及人,画面层次分明,疏淡有致。

D.“尽入渔樵闲话”与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所传达的情感相似。

16.晚清词人陈廷焯评此词“起笔句句匀贴,结句精湛”。请结合原词具体分析结尾两句“精湛”在何处?(6分)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用轻快的笔触,呈现出春日的气息。

B.次句把时间、空间交互在一起,写新燕衔泥的春日里,词人徜徉于池馆内外。

C.面对良辰佳景,词人竟以多病的沈约自比。情感外射,画面从明快变为阴郁。

D.书信断绝的词人与欢快对啼的鹧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

17.落花本无知,词人为何却说“此情惟有落花知”?(6分)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4.(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尘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初次巴陵

杨凝

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

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起句,一写平湖连灭,一写浪翻波涌,起笔均有奔腾澎湃的气势。

B.杨诗第二句,想象奇特,以夸张手法,写洞庭湖水似与天河相连的壮阔景象。

C.张诗写湖水,俯仰纵览,描出平远之景;写林景,横向铺展,绘就高峻之图。

D.两首诗都写洞庭湖,都从写景入手,通篇充满寓意与寄托,但是又不露痕迹。

(2)两首诗的末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①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②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小阁:指杭州青墩镇僧舍“无住庵”中的楼阁,是词人晚年的居所。②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杰出诗人,洛阳人,诗尊杜甫,后期之作沉郁雄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紧扣词题,着重忆旧。先写群友共饮,再写吹笛天明,可见词人当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B.“杏花”两句,尽显当年的良辰美景成心乐事,顺承上文追忆,引出下片感慨,令人击节赞赏。

C.“闲登”句中的“闲”字,与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字一样,均为了展现悠闲的心境。

D.结尾两句,把古往今来的人间万事,融入午夜的渔歌声中,意境苍凉,以旷达语出之,寄慨无穷。

1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