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中俄文化之宴会礼仪习俗
中俄文化之宴会礼仪习俗
从本质上看,宴会礼仪文化不仅仅是饮食礼仪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
核心标志。中俄两国宴会礼仪文化是因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的,因此也具有独
特的表现方式和民族特色。我国的宴会礼仪文化更关乎政治,而俄罗斯宴会礼仪
文化更多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和历史的变迁。中国宴会礼仪存在的意义是为统治者
的政治服务,对伦理和规范进行了强化,让传统儒家文化得以在宴会上面面俱到,
变成引领不同阶层群众行为的榜样和制度。而俄罗斯宴会礼仪文化的意义在于反
映社会和历史发展及变迁,将其中蕴含的物质理念转化为促进俄罗斯精神形成的
主要方式。
一、中俄宴会礼仪文化中用餐工具的对比
宴会礼仪文化内容中,餐具占据较为主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先从餐具部分入
手,对中俄两国的宴会礼仪文化的不同做出对比研究。
中国老百姓在饭桌上最常见的餐具就是筷子,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经超过
三千年。筷子最早的说法是箸,由于材质为竹子,因此以“竹”为部首。但是箸
的发音有着停滞不前的意思,没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因此我国人民
将箸改为筷,意味快速发展的意思,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筷
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中国人好吃的名声也于此,中国人只要有了筷子,一般
什么食物都可以夹取到,可谓一“筷”在手,美味不愁。
俄罗斯饮食中使用的用餐工具一般为匙、刀、叉,在使用不同食物的时候,
还需要根据食物的冷热、味道以及食材使用不同的刀叉,也需要配合以碟、瓢、
杯、锅、碗等工具。据史料记载,俄国是在彼得一世之后开始使用刀
叉匙开始进食的,因此刀和叉是俄罗斯在饮食文化中必须具备的工具,而且材质
上也比较偏爱陶瓷餐具。俄罗斯公民在用餐时往往是右刀左叉,吃鱼类食物的时
候要使用三齿叉,吃温度较低的菜式时使用较小的叉子,温度较高的菜式使用较
大的叉子,面条、果冻、布丁、鸡蛋和鱼都是不能用刀切之后再食用的。吃面条
的时候要右手拿着叉子,只叉起两三根面条,然后进行旋转餐叉,待面条卷在叉
子上之后再放入口中,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用嘴吸食面条,发出声音也是不允许的。
二、中俄宴会礼仪文化中用餐氛围的对比
简言之,俄罗斯的宴会礼仪文化以静为主,中国的宴会礼仪文化以动为主。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外交和政治问题都是在宴会上得到处理和解决的。我国
古代较为流行的一种礼仪宴饮活动——“乡饮酒礼”,是由统治者从领地中请来
各式各样的人才,按照宴会礼仪文化开设宴饮活动,在宴会上与其讨论国家发展
等相关大事,因此可以说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着宴会文化礼仪活动的存在。除此之
外,中国人讲究排场在国际上也是很出名的。对封建时期的国家统治者来说,吃
饭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利用饭菜的样式和数量体现其帝王的价值和地位。
俄罗斯的宴会文化礼仪和中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宴会上发出较大声
音都属于不礼貌行为。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吃饭也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多的
意义在于和朋友进行友好交往,宴会的主人会很在意客人对食物的评价,更会希
望客人把餐桌上的食物都吃光。这不仅是对食物味道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客人
对主人的尊重和感谢。俄罗斯人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家里,基本都会保持轻声细语
的用餐氛围,像中国一样的小吃夜市和大排档的热闹氛围基本不会存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在很多中国人也开始学习西方人的饮食习惯,
学会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宴会礼仪文化,但是也不能因此失去我国饮食文化的优点,
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加速发展才是真正的大国之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