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原文及注释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是北宋所作奏议。全文以扬为抑,褒中有贬,在探究北宋立国以来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原因的同时,剖了宋仁宗统治时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象揭示出危机四伏的实质,犀利地指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文章条理清晰,措辞委婉,情感恳切坦诚,是历代奏议中的佳作。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原文及注释
王安石
题解:百年:指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凡一百余年。札子,当时大臣用以向皇帝进言议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注释:(“注释”待传)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享有国家。指在位掌权)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受。这里为自谦之词)圣问,迫于日晷(音轨。日晷指按照日影移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这里指时间),不敢久留,语不及悉(详尽),遂辞而退。窃惟念(我私下想。和下文“伏惟”意思相同)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皇帝亲近的大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即冒昧,鲁莽,轻率。此为自谦之词)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本身具有)上智(极高的智慧)独见之明,而周(全面)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同“捍”,抵抗)夷狄,内以平中国(指中原地区)。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指宋太祖收回节度使的兵权),诛贪残之官吏,躬(亲自)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使老百姓得到平安和利益。元元,老百姓)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失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王安石在仁宗时曾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是皇帝的侍从官),施为本末(一切措施的经过和原委),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引出借鉴)于方今。
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音鹊。诚恳),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审理和判决案件。生,指给犯人留有活路),而特恶(厌恨)吏之残扰(指官吏对老百姓的残害和骚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指北宋每年向契丹和西夏政权献币纳绢求和的事。王安石这里是替仁宗曲为辩解),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公开地多听多看。意思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情况),而不蔽于偏至(片面)之谗。因任众人耳目(信任大家的见闻),拔举疏远(与黄帝及高官显贵关系不密切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而随之以相坐之法(被推荐的人失职,推荐人也同样受罚的一种法律)。盖监司之吏(制监察州郡的官员)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
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休养生息。蕃息,殖儿息、后代),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皇帝身边亲近的人),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指勇猛强暴而奸诈的人)以为兵,几(近)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统率)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帐册),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核查),而断盗者(贪的人)辄发(被揭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强盗)辄得(被抓获)。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奸邪的事情),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指执政大臣),升擢(提升)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少有)蔽塞(埋没)而不见收举(任用)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
升遐(对皇帝死亡的讳称。此指仁宗去世)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指父亲)(指母亲),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终始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世世)因循末俗(沿袭旧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指临朝料理国政),又不过有司之细故(官府中细小的事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把它实施于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客观形势),而精神之运(主观努力)有所不加;名实(名目与实效)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参与)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调动官职)之(频)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夸夸其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