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主题征文比赛-征文三篇.docVIP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主题征文比赛-征文三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主题征文比赛,征文三篇:

征文一:爷爷的勋章盒

周末的清晨,我在爷爷的木箱底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盒盖上刻着五角星,轻轻打开,一枚铜制的勋章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一颗沉睡的星星突然被唤醒。

这是你太爷爷留下的。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告诉我,1943年,太爷爷在湖南雪峰山会战时,用竹筒给战友送信,被子弹打穿了右腿,但硬是爬了五里地把情报送到指挥部。这枚勋章,是战后部队首长亲手别在他胸口的。爷爷的手指摩挲着勋章边缘的锯齿,仿佛在触摸那段尘封的岁月。

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宁都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在负一楼的展厅里,我看到玻璃柜里陈列着发黄的家书。有一封信上沾着褐色的痕迹,讲解员说那是血渍。写信的战士叫王树声,他在信里叮嘱妹妹:要是哥回不来,你就把后山的野菊花移栽到娘坟前。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信鸽,翅膀上绑着密密麻麻的家书,在炮火中穿梭。

现在捧着太爷爷的勋章,我终于懂了班主任常说的历史的重量。勋章只有鸡蛋大小,我却要用两只手才能托稳。爷爷说,太爷爷临终前念叨的不是腿上的伤,而是当年雪峰山脚下那个饿得啃树皮的小女孩。要是能给她捎个馍,该多好。

昨天,我在镇上的农家书屋找到一本《雪峰山战役纪实》。书页里夹着片干枯的枫叶,像极了勋章的颜色。读到战士们用竹筒当碗、树皮当绷带时,我的作业本上滴落了几颗水珠,把刚写的铭记历史四个字晕染成了小花。

傍晚,我把勋章盒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月光照进来的时候,五角星的影子投在墙上,恍惚间变成了太爷爷背着竹筒在山林疾走的剪影。

宁都县青塘镇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张雨欣

指导老师:李芳

征文二:图书馆里的枪声

砰!、

我正在县图书馆的角落看《抗日小英雄》,突然听到清脆的响声。抬头望去,原来是头发花白的刘爷爷在擦拭展柜里的汉阳造老步枪。阳光穿过高处的气窗,在枪管上划出一道银线,像随时会迸发的闪电。

刘爷爷是图书馆的志愿者,他的左耳听不见。去年重阳节,他给我们讲故事:1944年,才十二岁的他跟着武工队当通讯员。有次送信途中遇到日军,他钻进河边的芦苇丛,把密信塞进芦苇杆。鬼子用刺刀挑破了他左耳的鼓膜,却没能找到那截藏着情报的芦苇。

现在,那根发黑的芦苇杆就躺在展柜里,旁边是用麻绳装订的《论持久战》手抄本。刘爷爷说,当年他们游击队在岩洞里传阅这本书,书页上还粘着野果的汁液。上周我踮着脚模仿游击队员抄书的样子,却不小心把钢笔水洒在了展览说明牌上,急得直哭。刘爷爷却笑了:当年我们用的是炭条,你这蓝墨水炸弹可比日本人的真炸弹可爱多啦!

昨天语文课学《小英雄雨来》,我举手说:我们镇的老粮仓就是抗战时的秘密医院。同学们都不信,今天我特意带来刘爷爷画的地图。泛黄的图纸上,粮仓的位置标着红十字,旁边还有用铅笔写的地下手术室,1945年8月。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梅江染成了勋章的颜色。我摸摸书包里准备捐给图书馆的《铁道游击队》,突然希望这些书能变成时光机,载着现在的孩子回到八十年前,给蹲在战壕里读书的小战士送支圆珠笔。

宁都县梅江镇第二小学五年级(3)班陈子航

指导老师:王丽华

征文三:会说话的搪瓷缸

奶奶的搪瓷缸总是摆在灶王爷像前,蓝底白字的保家卫国已经褪成了灰色。今年清明扫墓时,我才知道这是曾祖母的嫁妆——1938年她送未婚夫上战场前,特意去县城打了这个缸子。

他背着这个缸子参加了长沙会战。奶奶揭开红布,露出一叠用油纸包着的信。最上面那封的邮票是手画的鸽子,信纸角上有块焦痕。曾祖父在信里写:昨夜鬼子烧了村子,我在废墟里扒出半本《三字经》,正好给伤员教认字。

上周参观反围剿纪念馆,我在电子屏上点开抗战家书集。有封信让我愣了好久——吾妻见字如面,随信附上野菊三朵,取自战壕之外。若得胜归来,当为卿簪发;若成忠魂,便作墓前祭。这字迹竟和曾祖父的信那么像!回家后我翻出老花镜比对,发现连的字那一勾都同样微微上翘。

昨天帮奶奶晒腌菜时,搪瓷缸突然哐当一声滚落在地。捡起来时,我发现缸底刻着极小的小字:赠爱徒周文彬岳麓书院民国二十六年。电脑课查资料才知道,周文彬是长沙会战牺牲的文职军官,曾在战壕里用搪瓷缸当砚台,蘸着硝烟写动员令。

今晚,我把搪瓷缸装进书包。明天要去县图书馆参加红色文物会说话活动,我要告诉同学们:这个掉漆的缸子,装过战地医院的草药汤,盛过扫盲班的墨水,现在又泡着我每天带去学校的金银花茶。历史的味道,原来从苦到甜要经过八十年。

宁都县固村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黄思琪

指导老师:周明

文档评论(0)

182****7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