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答题示例(例一):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珠帘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全国卷)明确:同意。/“柳”,“留”也(谐音)。古“折柳”的寓意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思,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步骤①——指出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这种思乡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②——指出该词在全诗结构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回应问题归结肯定你的观点,这点也很有必要)观点不同型01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03答题步骤:找到原诗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05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02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04答题示例:(2005年福建卷第10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相当于步骤中说的译句方法),/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从而有力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新颖且富有感情色彩和吻合此时特定情境。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两首诗词出现进行内容、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词中找理由。答题步骤:相同点作答,应从诗词中找出有共同点的相关原句或关键字眼(有时也可对句子或词语作一解释)来说出他们共同的地方;/不同点作答,关键是抓住其能体现或说明不同点的相关语句或字眼,让原句中的词语去说话,体现或说明不同之处。12345答题示例:(2005年北京卷第12题第③问)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不同点:本词句中“有谁知”抒发不被理解的感叹,“鬓虽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心境;陆游的诗中“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不同点作答时关键是应抓住原诗句中的能显示不同点的关键字词,让其来说话证明,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之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自许”(答题分析和答题步骤中的抓关键语句或词语),共同地表达他们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通过关键语句评析共同的思想情感)1、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用海来比喻愁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连用三个比喻来比闲愁,既是以景抒情,烘托气氛,渲染愁绪,又是用来表现愁思之多。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用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用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2006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夸张:01涛似连山喷雪来02惊波一起三山动03——李白04通感:05瑶台雪花数千点06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072、对表现手法的理解(1)借景抒情2006年全国高考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借景抒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