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慢慢追光路
清晨六点的琴房,阳光像融化的蜂蜜,缓缓流淌在黑白琴键上。我的手指悬在空中,迟迟不敢落下。再过三个月就是钢琴十级考试,可那段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总是弹到第三页就支离破碎。镜子里,我看见自己的眉头皱成了小小的山丘。
别急。林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她轻轻按住我发抖的手腕,听。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掠过,音符像珍珠般滚落。奇怪的是,同样的曲子,在她指下却有了完全不同的韵律——不是乐谱上标注的疾风骤雨,而是一种克制的、隐忍的力量。
肖邦写这首曲子时,心里装着整个波兰的眼泪。林老师的声音很轻,革命不是爆炸,是无数个黑夜里的坚持。我注意到她右手小指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二十年前她在莫斯科比赛前练琴留下的。
回家的路上,梧桐叶在脚下沙沙作响。经过少年宫橱窗时,我又看见那张褪色的照片——年轻的林老师站在领奖台上,怀里抱着沉甸甸的水晶奖杯。现在的她总穿着洗得发白的亚麻衬衫,在琴行教孩子们弹《小星星》。有次我忍不住问她后不后悔,她只是笑着调整我的指法:你看过昙花开放吗?要等整整一年,就为那两三个小时。
我开始尝试用林老师说的方法练琴。把每天六小时的练习拆成十二个半小时,每次只攻克一个小节。有时是一个颤音,有时是一组琶音,像考古学家清理文物上的泥土那样耐心。渐渐地,那些曾经让我崩溃的段落,在显微镜式的练习中显露出它们本来的纹路。
深秋的某个雨夜,我忽然发现自己的手在琴键上找到了记忆。不需要看谱,不需要数拍,手指自己知道该去哪里。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和琴声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那一刻,我似乎触摸到了肖邦的脉搏——那不是愤怒的咆哮,而是一个流亡者在异国他乡的星空下,用母语写就的情书。
考级那天,我穿着妈妈准备的蓝色连衣裙。候场时,看见前排女孩的指尖在膝盖上神经质地跳动,像受惊的蝴蝶。我突然想起林老师的话:紧张的时候,就想想那些比你更害怕的人。于是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要喝口水吗?
当《革命练习曲》的最后一个和弦在考场里消散时,主考官扶了扶眼镜:你很特别。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所有考生中,只有我选择了慢板处理。林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时,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阳光下的涟漪。
现在,我已经在大学里辅修钢琴。周末会去福利院教孩子们弹琴。有个叫小雨的女孩总把《欢乐颂》弹得七零八落,但我看见她每天清晨都坐在破旧的钢琴前,用缠着创可贴的手指反复练习同一个乐句。这让我想起那个在琴房里焦躁的自己,想起林老师小指上的疤痕,想起肖邦藏在激烈音符下的温柔。
前几天整理旧物时,翻到考级前的练习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小节的练习次数:左手琶音217遍,右手颤音185遍......最后一页贴着林老师写的便签:光不在远方,在每一个认真发亮的瞬间。
窗外的梧桐又长高了,阳光透过新叶,在琴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翻开肖邦的《夜曲》,这一次,我要慢慢地、认真地,和这些音符好好谈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