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第一季第九集《佛变——佛教的本土化改造》.docx

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第一季第九集《佛变——佛教的本土化改造》.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第一季第九集《佛变——佛教的本土化改造》

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经过不断本土化改造的佛教,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创造性地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季第九集佛变——佛教的本土化改造

【战乱之中的南北朝时期,外来思想进入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北方苍穹下,影响中国未来格局新力量的酝酿勃发。】

建康城的皇宫旁,矗立着一座雄伟挺拔的寺院,名为同泰寺。寺庙对着皇宫的方向开了一道门,名为大通门。

公元527年三月初八清晨,钟声回荡在皇宫和寺院之间。上朝的时候到了,大臣们像往常一样,准备奏议国事。64岁的萧衍却突然脱下朝服,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僧服。

在初春的薄雾中,他跨步穿过大通门,走进了同泰寺。面对错愕不已的百官和僧众,萧衍一脸肃穆地说道:此刻,我的身份不再是皇帝了,我是一名僧人。

玖佛变

生在帝王家,总要比寻常人经历更多的沉浮沧桑。

作为皇室成员,兰陵萧氏贵族公子萧衍本是个博学多才的文化人。他年轻时,因为文采出众,与著名才子沈约、谢眺等人并称“竟陵八友”,名重一时。

有人形容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几乎无所不通。

在声色瑰丽的南朝,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日子似乎没有尽头,但更为远大的前程已经在等待他的出场。

萧衍的祖上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个著名典故的主角——萧何,声名显赫的汉朝开国宰相。带着先祖的威名和血脉传承,他很快走向仕途。

此时萧衍正值而立之年,气宇轩昂,踌躇满志。在朝中,他参与了几次重大的谋划设计,得到夸赞赏识,权位不断高升。

不久,北魏皇帝拓跋宏带兵南征,他献上奇策,大破魏军。文武全才的萧衍,被视为国家栋梁。

历经百余年的战乱后,中国南北双方的对峙暂时还看不到结束的时间表。

北魏政权一统北方半个多世纪,多次试图南征而未果。在南方,萧氏建立的齐已经取代了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萧衍,就是南齐的皇室宗亲。

身处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创造历史的机会,主动地,或者被动的。

南齐的平静日子并不长。齐明帝萧鸾疯狂屠杀萧氏宗室,东昏侯萧宝卷更是疑心过重,几乎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殆尽,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也出现在猎杀名单之中。

消息传来,萧衍果断起兵。从肆意纵情的文学才子,到王朝血雨中的隐忍权谋,一片厮杀博弈之后,信使快马飞奔而至,南齐最后一个皇帝的禅让诏书送到萧衍手里。

这意味着,公元479年才立国的南齐,只存在了23年,就要改朝换代了。

公元502年四月,建康城旌旗浩荡,鼓角悠扬,萧衍成功登上帝位,创立梁朝,史称南梁。

成为皇帝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依然还是紧张的。亲眼目睹前朝亡国的这位新帝,格外懂得权力的翻云覆雨和转瞬即逝。

眼前的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拾?怎样才能让王朝避免短命的结局?南方需要一个新秩序,这片富足之地需要一个新权威。

萧衍吸取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不分春夏秋冬,他总是五更天起床,批阅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作为一个皇帝,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回的,一顶帽子戴三年,一条被子盖两年,吃的也多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萧衍很快从一个自由烂漫的文人,变成一个勤勉自律的皇帝,他要操心的事很多。

为了广泛纳谏,他下令在宫廷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作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

普通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者建议,都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陈情。功臣和贤才如果没有因公受到奖赏提拔,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申诉。

萧衍登基后,国家运行势头向好。但有一件大事,让他心中郁结,却一时找不到办法。

南朝皇族缺乏家教门风,既不懂高雅情志,也不懂仁义孝道,只知道放纵胡闹的快活享受,宫廷里充满暴戾之气,动辄兵戈相见,故而史家评论,“宋齐多荒主”。

时衰世乱,不仅皇家道德举止失范,整个社会也人心颓丧。萧衍感到,这才是对他执政的最大考验。

萧衍内心是焦虑的。什么样的思想,才能拨开层层迷雾,如阳光一般照进人们心中?

萧衍本人与道教的渊源极为深厚。他与当时最著名的道教宗师陶弘景来往深厚,新王朝的名号“梁”就是陶弘景提出的。每逢吉凶、征讨等大事,萧衍都要派人去陶弘景那里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但萧衍认为,道教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更像是一种自我的修炼。道家成仙得道的理想,只适合于极少数的个人,并不利于国家统治,对于普通大众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与道家有密切关系的玄学,在魏晋曾风靡一时,但随着东晋的士族势力被南朝的军人政治瓦解,玄学也一同失去了土壤。

萧衍的另一个选择就是儒家。他出身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