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第一季第三集《洪流——统一的中国蓄势待发》.docx

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第一季第三集《洪流——统一的中国蓄势待发》.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第一季第三集《洪流——统一的中国蓄势待发》

数百年的战乱纷争即将结束,无数迥异的个人命运汇入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背负着各自的使命和愿望,承载着先人的思想和理想。一个崭新的国家昂然诞生,统一的中国正蓄势待发。

第一季第三集洪流——统一的中国蓄势待发

【把孔子奉为精神导师的荀子,与多数固守传统的士人不同,有着更开阔的胸怀与视野。他不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也不偏信儒学先辈的观点。荀子提出“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争锋相对,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本性中无法避开道德才有道德,而是因为人知道应该具备道德,所以才努力向善。】

公元前359年初春,秦国政府在栎阳城的南门竖起一根木棍,并宣称,如果有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

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并不远,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议论纷纷,无人上前。

奖赏迅速升至50金,还是同样的任务,有人站了出来。出乎所有人意料,当他完成任务后,竟然真的拿到了赏金。

一个言而有信、法度严明的政府形象,通过这样一次社会实验,很快树立起来,这成为一个大国崛起的开端。

93年后的盛夏,一个名叫荀况的儒家学者来到秦国。此时,秦国已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但“儒者不入秦”的法则依然被默认。

荀况是数百年来第一位进入秦国的大儒,儒家学者视他为异类。而荀况不顾声名也要探究的,是天下人共同的疑问。

叁洪流

公元前278年,秦军伐楚,占郢都,烧夷陵,楚国国破。这一天,天空中飞来悲雀无数,遮天蔽日,凄鸣不止。

残破的大地上,丢魂失魄的人们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向哪里,他们并不知道。

这是战国末期。经历多年混战,曾经的战国七雄,强弱正逐渐揭晓。

以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赵、魏、韩几乎灭齐为标志,昔日秦齐两大强国间的均衡被打破,秦国从此一家独大。

面对强秦,七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的楚国决定放手一搏,却被秦国的60万大军攻入了都城。郢都被破,无数楚国人流离失所。

这一天,仓皇奔逃的人群中,夹裹着一个疲惫的中年人,他就是荀况。恰好在楚国游学的他,与百姓一同遭遇了战乱。此时此刻,孱弱的寻况和所有人一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来。

荀况是赵国人,年少时便学习了《春秋》等儒家经典。在百家争鸣的汹涌思潮中,他选择孔子作为精神导师。

来到楚国前,荀况已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求学、授课十余年。正是因为燕、秦、赵、魏、韩五国的联手伐齐,稷下学宫被迫停摆。无奈之下,荀况选择南下楚国。

然而,不息的战事如影随形,一切如同六年前那场大战的重现。到处都是离乱、伤痛,血色漫无边际。

眼睁睁看着楚国这个立足南方数百年的大国被秦国重创,所有人都无能为力。

作为一名稷下学者,荀况非常了解当时各个学派的学说,但它们都不足以解释面前的这些无助与祈求,这些血与火、爱与恨、善与恶。

荀况深受刺激,他反复拷问自己: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他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又能为结束这一切做点什么?

逃亡的路上,荀况决定重回稷下学宫。阅历和判断告诉他,思想依然是最有力、也是他唯一拥有的武器。

和多数固守传统的士人不同,荀况一直有着更开阔的胸怀与视野。他并不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也不偏信儒学先辈的观点。

荀况与孟子的性善之说针锋相对,提出了性恶论。

他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不在于人之性,而在于人之行。人并不是因为本性中无法避开道德才有道德,而是因为,人知道应该具备道德,所以才努力向善。

因此,他重视制度,强调规则。要结束世间纷乱,只能靠人的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天命轮回。

他的想法在当时是很激进的,以至于很多人质疑,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儒者。

而荀况现在有了一个更加激进的想法:他想寻找儒家与其他学派兼容会通的可能性。

重新回到齐国后,荀况很快参与到恢复稷下学宫的工作中。他把楚国文化和游楚心得分享给学生们,同时,他也日夜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曾困扰过孔子、孟子等数代儒家学者,那就是:怎样才能让儒学为现实政治所接纳?

而此时的变局,在这个难题上,又附加了一个新的参照。秦国,这个西部小国,为何能以变法崛起,而令其余六国闻风丧胆?

“明日入秦。”

荀况决定,亲自去秦国看一看。

秦,起家于周王朝最西端的偏远之地,在贫瘠的自然环境与周边各部落的环伺中艰难求生,终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逐渐发展为诸侯国。

而现在,秦国铁骑已经遍布各国,攻城掠地,势不可挡。

在世人眼里,以法家治国的秦,仍然是一个拒绝礼制、未经开化的虎狼之国,也因此有了“儒者不入秦”的说法。

虽然如此,但荀况还是决然地出发了。沿泰山北麓、济水南岸前进,一路西行,风尘漫漫。过了函谷关,就是秦国的领地。

踏上这片强大而陌生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