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语文2023.0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多文本的阅读,关键在一个快和准上面,因此,同学们必须有关键词、关键句意识,并且
养成做标注的习惯,不要只用眼睛草草看之,而要用笔标注重点;第二,我们要了解文章写
作的基本规律,这样,你才能知道文章的重点在什么位置;第三,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
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另外,要熟悉多文本阅读试题中几则材料之
间的关系,一个中心,多个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
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
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
(本段关键词是能源,下面的两点是高质量发展,和安全新格局,一看
下一段《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我们就应该推测出,后面肯定讲
中国在这两方面是怎么做的)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
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
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
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
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第一句是总说,后面是数据支撑,第一遍阅读时,可以忽略后面的具
体数据,到答题时,如果题目涉及到,再回头来看,如果不涉及就不用
看了。因为具体数据肯定和问答题无关,只可能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出现。
抓住“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这一点即可)
《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
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
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
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
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
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
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
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
(这一段的重点就是“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因此在能源供应
上有比较大的压力)
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
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
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
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
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
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
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
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上一段提到面临的问题,本段的重点肯定就是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赶
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有一个总的办法,下面肯定就是具体介绍了)
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
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
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
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
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
能源供给。
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
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
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低能耗、高精
尖技术产业为主,而我国则以矿山、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能耗、单向
度产业为主。
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
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
着力推进化石能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