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

1.植被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①自然环境影响植被的种类和分布

因素

植物种类和特点

气候因素

在热量满足的条件下

降水丰富地区:森林植被

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

降水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

水文因素

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土壤因素

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等影响植被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碱性土壤利于紫藤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

地形因素

海拔、坡向方位不同也会引起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山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的垂直结构越复杂,植被种类越多;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②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指示环境

影响因素

植被特征

指示作用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多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茎粗大,如仙人掌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处,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地衣、苔藓等

阴湿环境

土壤

喜酸性大的植被,如铁芒萁、茶树等

酸性土壤

耐碱性的植被,如碱蓬等

碱性土壤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①森林植被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防风固沙,减轻灾害。

②不同地区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丘陵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长江中上游山区的防护林。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如西北防护林。

沿海地区:防止海浪侵袭,保护海堤,如红树林。

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

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3)植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植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光照、水分、二氧化碳、土壤养分等。同时,植物又不断地向环境释放氧气、水分、有机物质等,从而改造其生存环境。

(4)陆地植被水平分布与热量、水分的关系

(5)森林中的成层现

稳定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各自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易混易错】

植物群落演替类型

常见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按裸地性质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二者区别在于演替开始之前的裸地是否有过植被。另一种是按基质的性质分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侧重的是演替的环境是旱生还是水生。一般情况下,旱生演替过程基本与原生演替相同。具体过程如下:

原生演替

从原生裸地开始,即发生在从来没有植物生长过的土地上,其演替过程依次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植物出现的顺序特点: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单层到垂直多层),由不稳定到稳定植被结构。

次生演替

该演替发生于次生裸地,即原生植被遭受水、火、动物或人为破坏后的土地,是原生植被破坏后重新恢复的演替。

水生演替

水生演替的原生裸地处于水环境,随着水深由深变浅,相应植物也会发生变化,演替顺序一般是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植物阶段→木本陆生植物阶段。整个环境由湖泊变为沼泽,再成为陆地,伴随的是湖沼的自然消亡过程。

(6)森林类型

①热带雨林

特点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由大量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原因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常见树种

望天树、油棕

板根:板根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更易形成,起到支撑、吸收水分与养分的作用,可看作生根

阔叶:叶面宽大利于光合作用以及养分的获得

滴水叶尖:雨水顺叶尖流下;植物体内多余水分顺叶脉汇集到叶尖;长期进化形成尾状叶尖

②常绿阔叶林

特点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原因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常见树种

樟树、榕树

③落叶阔叶林

特点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原因

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常见树种

桦树、杨树、柳树、榆树

④亚寒带针叶林

特点

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子呈针状,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