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全攻略(全国通用)
第8篇《答司马谏议书》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关
(一)挖空练习
某(用以指代本人姓名)启:昨日蒙(受)教(赐教),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词)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表转折)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之术(所持的政治主张)多异故也(判断句)。虽欲强聒(唠叨不休),终必不蒙见察(被您理解),故略上报(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想)蒙君实视遇(对待)厚,于反复(指书信往来)不宜卤(同“鲁”)莽,故今具(“具”通“俱”,详细地)道所以(……原因),冀(希望)君实或见恕(原谅我)也。?
盖儒者所争,尤(特别)在名实,名实已明,而(表顺承)天下之理得(明白)矣。今君实所以(用来……的)见教(指教我)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因此)致(招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修订)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不能算)侵官;(状语后置,判断句)举(推行)先王之政,以(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批驳)邪说,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惑众取宠的人),不为拒谏。(判断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定语后置)?
人习于苟且(得过且过)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忧虑,顾念)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怎么能)而不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宾语前置)?盘庚之迁,胥(相)怨者民也,非特(仅)朝廷士大夫而已。(判断句)盘庚不为(因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责备)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名作动,做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领教)。??
附:文言文基础知识挖空练习答案
某(用以指代本人姓名)启:昨日蒙(受)教(赐教),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词)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表转折)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之术(所持的政治主张)多异故也(判断句)。虽欲强聒(唠叨不休),终必不蒙见察(被您理解),故略上报(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想)蒙君实视遇(对待)厚,于反复(指书信往来)不宜卤(同“鲁”)莽,故今具(“具”通“俱”,详细地)道所以(……原因),冀(希望)君实或见恕(原谅我)也。?
盖儒者所争,尤(特别)在名实,名实已明,而(表顺承)天下之理得(明白)矣。今君实所以(用来……的)见教(指教我)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因此)致(招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修订)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不能算)侵官;(状语后置,判断句)举(推行)先王之政,以(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批驳)邪说,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惑众取宠的人),不为拒谏。(判断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定语后置)?
人习于苟且(得过且过)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忧虑,顾念)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怎么能)而不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宾语前置)?盘庚之迁,胥(相)怨者民也,非特(仅)朝廷士大夫而已。(判断句)盘庚不为(因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责备)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名作动,做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领教)。??
无由(没有缘由)会晤(会面),不任(不胜)区区(小,谦辞,用于自称)向往之至。
(二)全文翻译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有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篇《论语》十二章(解析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篇《论语》十二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篇《劝学》(解析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篇《劝学》(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3篇《屈原列传》(解析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3篇《屈原列传》(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4篇《谏太宗十思疏》(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