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与题干中诗所述特点相符。

答案:D

2.民族资本家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解析: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最早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唐胥铁路。

答案:B

3.“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解析:从歌词中“雪域高原”“边疆”等信息可以判断“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建成于2006年。

答案:D

4.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解析:①项出现的时间是1882年,②项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③项2003年首次在上海出现,④项20世纪初在上海出现,所以正确顺序为B。

答案:B

5.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C.洋人发明的火车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

解析:由“19世纪70年代”“沿江”等信息,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B。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A。火车、飞机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时间上不符,排除C、D。

答案:B

6.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慈禧坚持封建等级观念,对近代化交通工具持反对态度,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

答案:D

7.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A.电车 B.有线电报

C. D.无线电报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日本约内”,可判断为中日《马关条约》,由此推断这一谕旨出现的时间为1895年。题干要求选的是通讯工具,电车属于交通工具,故A项错误;1877年中国有了有线电报,成为常用的通讯方式,故B项正确;虽然在中国已经出现,但还没普及和常用,故C项错误;无线电报中国还未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8.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的影响是()

①信息传递快捷、简便②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人们的思想观念由于快捷而便利的信息的传入而发生深刻改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变,加快了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

——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2分)

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

文档评论(0)

yjhbes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