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的传统节日资料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情感。春节是农历新年首日,起源于殷商时期祭神祭祖活动。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流传至今,春联多用红纸书写吉祥对联,鞭炮声象征驱赶“年兽”。北方人包饺子寓意更岁交子,南方做年糕象征步步高升。压岁钱装入红色信封,长辈赠予晚辈寄托平安祝福。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赏花灯习俗可追溯至汉代佛教燃灯礼佛传统,灯市常见走马灯、宫灯、纱灯等造型。猜灯谜活动将谜语写在纸条挂于花灯,猜中者可获小礼品。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均以糯米粉包裹甜馅,象征团圆美满。部分地区保留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
清明节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特征,源自上古时期春祭礼俗。扫墓时清除杂草、供奉祭品、焚烧纸钱,表达对先人的追思。踏青郊游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人们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戴柳。江南地区制作青团,将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包裹豆沙馅,带有独特清香。寒食节与之相邻,部分地区仍保留禁火冷食习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投江的传说广为流传。赛龙舟源于楚人划船拯救屈原的行为,船头安装雕刻精美的龙头,桡手们按鼓点节奏奋力划桨。门悬艾草、菖蒲可驱邪避毒,孩童佩戴五色丝线编织的香囊。粽子用箬叶包裹糯米,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常加蛋黄、鲜肉。湖北秭归、湖南汨罗等地保留祭祀屈原的仪式。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拜月习俗始于周代秋夕祭月。月饼最初作为祭品供奉月神,后演变为节令食品,广式月饼皮薄馅丰,苏式月饼酥层分明。江南地区制作桂花糕、饮用桂花酒,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讲究。福建沿海放“孔明灯”祈福,湖广地区流传“摸秋”习俗。赏月时常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为阳数之极,故称重阳。登高习俗源自东汉桓景避灾传说,佩茱萸囊可驱虫祛湿,饮菊花酒能明目醒脑。唐代已形成官方认定的老人节,现代定为法定老年节。江南地区蒸重阳糕,插彩色小旗象征登高。安徽黔县保留“晒秋”民俗,农家在院坝晾晒辣椒、玉米等农作物。
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佛教纪念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施粥传统延续千年,民间熬制腊八粥需用八种以上谷物干果,讲究“早食粥,午腌蒜”。华北地区泡制腊八蒜,蒜瓣经醋浸变为翠绿色。祭灶节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供奉麦芽糖、清水料豆,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除夕守岁全家团聚,灯火通明至子时,长辈讲述家族故事传承家风。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源于星宿崇拜。女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将绣针浮于水面观其投影。宋代出现“磨喝乐”泥塑玩具,明清流行“丢巧针”游戏。胶东地区制作巧果,用模子压出各种花样烘焙。福建妇女用凤仙花染指甲,两广地区储存七夕水制药。现代商家结合西方元素打造“中国情人节”概念。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称盂兰盆节,道教谓地官诞辰。放河灯为亡魂引路,制作荷花形灯笼放入江河。江西放焰口超度亡灵,潮汕地区焚烧纸扎“大士爷”。某些村落保留“跳钟馗”傩戏,驱除邪祟。寒衣节在十月初一,人们焚烧纸制冬衣,谓之“送寒衣”。这些节日构成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体现对生死命题的哲学思考。
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周代起作为新年岁首。北方必吃饺子以防冻耳,苏州人喝冬酿酒,宁夏吃“头脑”羊肉粉汤。南方制作冬至团,用糯米粉包肉菜馅料。宫廷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民间流传“数九”消寒图,每日填画梅花瓣记录物候变化。某些地区保留祭天祭祖古礼,祠堂举行隆重的祀典仪式。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同样丰富多彩。傣族泼水节持续三至四日,进行浴佛、赛龙舟、放高升活动。彝族火把节夜晚举火把巡游田地,杀牲祭祖祈求丰收。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竞技,藏族雪顿节展演藏戏并观赏晒佛仪式。苗族苗年要吹芦笙、跳铜鼓舞,壮族三月三赶歌圩对唱山歌。这些节日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图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