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
验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智慧
地把握两者的结合,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策略1:课前读后感
在了解了学生对《枫叶如丹》的初读感受后,笔者是这
样开课的:“《枫叶如丹》,有人感悟到自然之美,有人感悟
到生命成长的过程,有人感悟到童年的快乐,还有同学告诉
我,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又很迷惑。作家袁鹰究竟要告诉
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枫叶如丹》,用心聆听。”在这一
课的教学中,就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生命
过程”“快乐”“迷惑”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
策略2:锤炼小标题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
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
标”。如《管道》一文第3部分:柏波罗的管道完工了,布
鲁诺失去了提水的工作。围绕“朋友失业”“好友失业”“老
友失业”三个小标题展开了争论,最终,后者胜出,因为大
家分析认为:“老”字既能表现他们多年的朋友关系,又能
让人联想到布鲁诺苍老、疲惫的样子和苦闷的心态。
策略3:仿写
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
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
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李老师的教学中就设计了
这样的环节,让孩子们也当摄影师,用简笔画“拍”雪景,
用文字写雪景。宋飞扬所“拍”照片取名《雪蝴蝶》:“大朵
大朵的雪花好似千千万万只蝴蝶,自由自在、慢悠悠地往下
飘,像天官叫来的小天使,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冉心志所
“拍”照片取名《欢乐大道》:“雪像一床被扯碎了的棉被,
纷纷扬扬,漫天飞舞。雪花像一只只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不时变换着脚步。孩子们在铺满雪的大道上堆雪人、掷雪球,
与雪花共舞。”如学习《黄河象》细致入微的推想过程,学
生们重新猜想了黄河象落水的故事。
策略4:改写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
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
式。改写文体,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
改情节,如《成吉思汗和鹰》,如果他發怒的时候想起那句
话:“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又会发生怎样
的故事呢?还可改写结尾。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
如《生死攸关的烛光》,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
事。
策略5:用心灵去观察
鉴于此,这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精心为孩子们设计
了一次“呵护小生命诞生”的体验活动,每个孩子守护一个
受精蛋,在20多天的照料和期盼后,也许会目睹小鸡挣扎、
破壳而出的动人时刻,感受生命的伟大;也许付出与希望会
成为泡影,见证的是生命的消失……不管怎样,孩子们用眼
睛、更是用心灵在关注、在观察。
策略6:单元习作
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
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力度和有效性,
教师常常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素材。如果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
习作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挑选素材。在习作初稿
完成后,还应进行多次修改,学习锤炼语句。
策略7:读写周周练
读写结合必须把课文教学引申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
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
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读写周周练,每个学生都有经过个性化
装饰的专用本——《阅读与写作》,统一了四个版块:优词
佳句——作摘录,三言两语——概括作品内容或评价,心语
香——说心里话,小练笔——或规定题目,或自主创作。
策略8:假期读写
寒暑假的作业,我们总要布置学生看几本书,并有针对
性地进行创作。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
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而
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何乐而
不为?假期读写,让我们积累了很多习作,已经出了多本专
集,写景类名为《飞翔》,人物篇名为《人物连连看》等。
因此,我们主张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
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
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