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下图,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听不到钟的“嘀、嗒”声,是因为(??)。
A.没有空气,钟针就不会走动?????B.没有空气,钟针就不会振动了?????C.没有空气,钟发出的声音就传播不出来了
2.鱼用(??)呼吸。
A.鳃部?????B.嘴部?????C.鳞片
3.食物在人体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而被消化吸收的顺序是(??)。
A.口腔→胃→食管→小肠→大肠??????B.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C.口腔→小肠→胃→食管→大肠
4.下面食物中,属于动物类食物的是(??)。
A.卷心菜????B.豆腐????C.螃蟹
5.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从上往下逐渐(??)。
A.增大???B.减小???C.不变
6.下面的乐器中,(??)不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A.口琴?????B.小号????C.竖笛
二.填空题(共6题,共16分)
1.声音强弱是受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2.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
3.声音的(???)可以用(???)描述。
4.运动会(???)我们的呼吸次数。
5.(???)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的量,它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6.做撞击实验时,小车每次都要从斜坡的(???)释放。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世界上的声音只有一种。(??)
2.耳郭属于中耳的一部分。(??)
3.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水在白纸上干燥后会留下痕迹。(???)
5.在任何场所我们都要大声说话,防止别人听不清。(?)
6.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线题。
五.填表题(共1题,共9分)
1.科学课上,四(1)班的同学为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争论不休,你能帮他们完成实验方案吗?
六.简答题(共3题,共18分)
1.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设计有哪些?减小摩擦力的设计有哪些?
2.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肺活量?
3.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
七.综合题(共4题,共30分)
1.给下面食物进行分类
①黄瓜②鱼③米饭④青菜⑤番薯⑥馒头⑦葡萄⑧四季豆⑨猪肉⑩鸡蛋
(1)植物类食物:(???)。
(2)动物类食物:(???)。
(3)生吃的食物:(???)。
(4)熟吃的食物:(???)。
(5)生熟都可以吃的食物:(???)。
2.如图,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
1.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受到外力???B.振动????C.弯曲
2.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
A.反复跳动???B.位置不变???C.跳动一次就停止
3.用力敲鼓,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幅度(??)。
A.变大?????B.变小?????C.不变
4.用力敲鼓和轻轻敲鼓,听到的两次鼓发出的声音(??)。
A.高低不同???B.强弱不同???C.一样
5.停止敲鼓,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A.鼓面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鼓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人耳的错觉,实际上声音已经消失
3.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
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强弱????C.声音尖锐与否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
A.悦耳?????B.很刺耳????C.很嘈杂
4.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约20厘米。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的大小。
实验发现:
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强弱与(?????)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C
6.A
二.填空题
1.强;弱
2.食物
3.强弱;音量
4.增加
5.肺活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精品).docx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docx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docx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实用】.docx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测试卷(典优)word版.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必刷).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考点梳理】.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精品【预热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