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4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秋水》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②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③。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293031323334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重点注释】①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②全:完全,完备。③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293031323334作品主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之乐”的问题进行了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表现出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体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293031323334字词梳理古今异义是鱼之乐也古义:这今义:对;正确子非鱼古义:你今义:专指儿子293031323334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平安;安全293031323334理解探究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儿知道”,机智而巧妙地摆脱了惠子的追问。庄子的机智跃然纸上。293031323334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晓之者曰:“地,积块⑨耳,充塞四虚⑩,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293031323334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293031323334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重点注释】①亡(wú):无,没有。②晓:告知,开导。③积气:聚积的气体。④若:你。⑤行止:行动,活动。⑥奈何:为何,为什么。⑦只使:纵使,即使。⑧中(zhòng)伤:伤害。⑨积块:聚积的土块。⑩四虚:四方。?躇(chú)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293031323334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要加强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293031323334字词梳理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2930313233342.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天刚亮的时候293031323334身亡所寄古义:读wú,无,没有今义:读wánɡ,死293031323334理解探究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教材课后题】293031323334答:示例:“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293031323334第32篇愚公移山《列子·汤问》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太行、王屋二山,方①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五单元 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17 屈原(节选)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9 枣儿.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6).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03-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2).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06-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 第三单元 02-10 唐雎不辱使命.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精品课堂练习 01 古诗文梳理 古诗词曲阅读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精品课堂讲义 文言文梳理(1) 九年级下册 第35篇 送东阳马生序.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