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脑胶质癌课件.ppt

脑胶质癌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經膠質瘤

概述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所有的顱內腫瘤中約占43.73%~50%。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胶质瘤常呈浸润性生长,大多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的分界,手術難以徹底切除。主要包括:星形細胞瘤(最多見)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化膠質瘤神經元性腫瘤星形細胞瘤(astrocytoma)星形細胞瘤為膠質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占40%),占顱內腫瘤的17%.男女發病比例為1.89:1.成人多見於幕上,兒童多見於小腦.病理WHO分類:Ⅰ級毛細胞星形細胞瘤Ⅱ級星形細胞瘤(低度惡性)Ⅲ級惡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Ⅳ級膠質母細胞瘤臨床表現1、顱高壓表現:頭痛、惡性、嘔吐,視乳頭水腫。2、定位症狀、體征1)癲癇:病灶位於大腦半球時,60%有此症狀。額葉多為大發作,中央區及頂葉多為局限性發作,顳葉為勾回發作或精神運動性發作。2)精神症狀: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3)局部功能障礙:CT表現:①Ⅰ、Ⅱ級星形細胞瘤大多表現為腦內低密度病灶,少數為混合密度病灶.腫瘤邊界多不清楚.瘤周水腫不明顯.增強掃描常無明顯強化,少數表現為囊壁和囊內間隔的輕微強化,還可以有腫瘤的壁結節甚至花環狀強化.影像學表現②Ⅲ、Ⅳ級星形細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勻,以低密度或等密度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腫瘤內的高密度常為出血或鈣化,但鈣化出現率低.低密度為腫瘤的壞死或囊變區,後者密度更低,且其邊緣清楚光滑.腫瘤周圍腦水腫明顯.增強掃描後強化明顯,不規則的環狀或花環狀強化,在環壁上還可見強化不一的瘤結節.若沿胼胝體向對側生長則呈蝶狀強化.各級腫瘤均有占位徵象,尤以Ⅲ~Ⅳ級占位徵象顯著。影像學表現MRI表現:MRI顯示病變範圍要大於CT且清楚,可發現CT不易發現的病灶,T1MRI上顯示腫瘤低信號,T2MRI顯示高強度信號。影像學表現診斷臨床症狀和體征結合影像學表現不難做出診斷,但最終需術後病理明確診斷,為進一步治療、判斷預後提供依據。治療原則以手術為主,術後輔助放療、化療的綜合治療。放射治療根據瘤體位置、需要躲避和保護的正常器官而採用不同體位和照射技術。常用體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頭架:水準架,斜架、船型枕照射技術:兩野交角、三野等中心、三維適形照射技術等。放射治療1、常規放射治療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Gy,每週5d。Ⅰ,Ⅱ級:腫瘤瘤床邊緣外2~3cm的腦組織,腫瘤劑量以50~56Gy/6~6.5周為宜。Ⅲ~Ⅳ級:邊緣外放3~4cm,縮野後總量不低於60Gy;放射野的選擇宜選用腫瘤所在部位的局部兩側平行對穿野或夾角照射,使用楔形濾過板使腫瘤劑量分佈均勻。常規放療缺點:1.局控率不高2.放射後遺症明顯。常規分割,總劑量達60Gy以上,放射性腦損傷發生率為3%~25%。放射治療2、超分割放療分割劑量為1.2Gy/次,2次/d,,而總的治療時間不變由於每分次劑量減少,在不增加晚發反應組織損傷的基礎上使腫瘤劑量提高,因而有可能提高局控率。放射治療3、立體定向近距離放療(SBT)CT導向下將一個或多個放射源植入選定的腫瘤靶點內,使腫瘤局部獲得殺傷腫瘤細胞必需的高放射量,通過調整放射源的位置,使劑量分佈與靶區形狀一致。125I是最常用於植入的放射源.放射治療4、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S)γ-刀、X-刀及質子刀由於放射外科殺死的腫瘤細胞仍然在腦內,加上周圍可能發生腦水腫,所以,當腫瘤太大時(直徑3cm)往往會在治療後出現症狀加

文档评论(0)

157****38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